中西医治疗奶牛腐蹄病
牛腐蹄病是影响养牛场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我国各地都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 舍饲牛群中发病率高者可达到30%~40%。 腐蹄病的发生不仅影响产奶和运动,严重者常导致淘汰。该病主要是因牛栏过度潮湿,蹄部长期被粪尿浸渍角质软化,感染坏死杆菌,促成蹄间腐烂所致。牛蹄被异物刺伤后,被污物封围,形成缺氧状况,也是发生本病的因素。
1 中药
方法1: 中药 “青黛散 ”,青黛60 克 , 龙骨 6 克 , 冰片30 克 , 碘仿 30 克 , 轻粉 15克。共研成细末,在除去坏死部分后将 “青黛散” 塞于创内,包扎蹄部。
方法2: 取桐油 150 克 ,放在铁瓢里加热煮沸后,加入明矾2 克 , 用棉球或纱布蘸取热桐油涂烫伤口, 之后再 用 凡 士 林 或 黄 蜡 填 孔 封口,最后将蹄包扎。
方法3: 取 “ 血竭桐油膏”,桐油 150 克,熬至将沸时 缓 慢 加 入 研 细 的 血 竭50克, 并搅拌 , 改为文火 , 待血竭 加 完 搅 匀 到 粘 稠 状 态 即成。 以常温灌入腐烂空洞部位, 灌满后用纱布绷带包扎好,10天后拆除。
方法4: 一般性病例可用血竭、松香 、桐油膏 (1∶1∶3)填充。 每天清洗换药 1 次,后延至2~3 天换 1 次。 慢性顽固性病例可用血竭粉直接填塞创口或瘘管内, 然后用烙铁烙化封口。蹄裂严重的用“乌金膏 ”, 血竭粉 30 克 ,松香 45克,黄蜡 15 克,人发烧碳 15 克熔化成膏状,填充后用消毒纱布包扎8~10 层 ,3 天换药 1 次 ,3 次为1 个疗程。
方法5: “血竭白芨散 ”,血竭 100 克 ,白芨100 克 ,儿茶 50 克 ,樟脑 20 克 ,龙骨 100 克 ,乳香50 克 ,没药 50 克 ,红花 50 克 ,朱砂 20 克 ,冰片20 克,轻粉 20 克,将上药共研为细末,备用。
方法6: 用枯矾 500 克 , 陈石灰 500 克 ,熟石膏400 克 ,没药 400 克 ,血竭 250 克 ,乳香 250克,黄丹 50 克 , 冰片 50 克 , 轻粉 50 克 , 共为细末。 填塞病牛蹄部脓腔,并用绷带包扎蹄,连用 3剂。
方法7: 将包有碘片的药棉塞入潜洞 ,用适量松节油喷在包有碘片的药棉上。由于碘与松节油反应放热,从而起烧烙作用。 对于特别严重的病例,在此疗法的基础上,再在烧烙后的潜洞内填入中药。其药方为,地榆炭50 克,冰片 50 克,黄芩50 克 ,黄连 50,黄柏 50 克 ,白芨 50 克 。 研成粉末,用凡士林调匀,涂于患处,进行包扎,3天后换药,连用3 次。
方法8: 雄黄、大黄、白芷 、天花粉各 30 克 ,野芋头、山乌龟各200~500 克,将诸药混合捣烂,加少量白酒,棕片包敷患部。 1~2天换药1 次,每天用白酒喷洒,以保持敷药外湿润。 内服金银花100 克 , 防风 50 克 , 川芎 、 桂枝 、 木香 、 陈皮 、 木通、香附、腹毛、泽泻、白芍各30 克,绿豆 200 克,连翘、白芷、天丁、熟地各40 克,甘草 20 克,煎水灌服或自饮。
每天1 剂,每剂服 2 次,直至痊愈。前肢肿胀加桑枝50 克, 后肢肿胀加牛膝 50 克,肿消后还跛行时减去泽泻、陈皮、腹毛,加大活血60 克。 有全身症状的,可用青霉素 100~200 万国际单位,加注射用水 5~10 毫升,稀释后 1 次肌肉注射,每天1 次,连用 3~7 天。
2 西药治疗
蹄部处理,清洗、除创或修蹄以除去腐败物、脓液,用 0.5%高锰酸钾溶液清洗 ,之后用 10%~20%硫酸铜溶液或 5%~10%福尔马林浸泡蹄部约10 分钟,并用消炎粉涂擦或填塞 。 青霉素 10万国际单位,鱼肝油 50 毫升,蒸馏水 5 毫升,制成乳剂,用棉球蘸塞患部。 松节油 20 毫升,鱼肝油20 毫升,混匀,用棉球蘸塞患部。 高锰酸钾粉末50 克,磺胺 25 克,研成细末,撒敷患部。 松节油3 毫升 ,蓖麻油(或鱼肝油)100 毫升蘸塞患部 。雷夫努尔3 克 ,鱼肝油 50 毫升 ,硫酸锌 5 克 ,研细,混匀涂抹创面等。
次醋酸铅溶液128 毫升,硫酸铜 64 克,醋酸500 毫升 ,混匀向患部注入溶液 1~2 次 。 如溃疡不能愈合,用中药血竭研成粉 ,撒布在患部溃疡面,再用烙铁轻烙,使血竭熔化形成保护膜,外用绷带包扎,每隔 3~5 天处理 1 次。 处理后保持蹄部清洁、干燥。 蹄冠炎、球节炎,用 10%鱼石脂酒精绷带包扎患部。
对于蹄底出现溃疡性漏洞时, 先用 5%双氧水溶液冲洗,然后用消炎粉调和成糊状,涂抹红肿部位,并用棉球蘸取药膏填塞溃疡部,每天 1~2 次,7 天后痊愈。 若患牛表现全身症状,应及时用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 如用青霉素 320 万国际单位 , 链霉素 200~300 万国际单位,注射用水 10~20 毫升,1 次肌肉注射,1 天 2~3 次。 同时,应根据病情给予解热镇痛类药物,直至炎症消除为止。 对于卧地不起的患牛应切实做好护理工作,防止继发感染。
上一篇: 奶牛围产期的管理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