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猪乙型脑炎(JE)的病原学特性

猪乙型脑炎(JE)的病原学特性

曹齐树 华中农业大学

    1935年,中国第一次爆发了夏季脑炎,并且证明了蚊子是该病的传播媒介。同时,在其他国家也有该病的发生,俄罗斯联邦远东地区在1938年首次发现JE,以后相继在韩国(1949年),越南(1965年),泰国 (1969年)都有JE流行的报道。20世纪70年代后,兽医研究发现JEV的地理分布和基因型都发生了改变,由亚洲的温热带地区扩大到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后来也波及到澳洲等其它洲。而基因型也趋于复杂化。

 1.猪乙型脑炎病毒(JEV)的分类及理化特性

    JEv属于虫媒病毒黄病毒科黄病毒属。JEV有囊膜,病毒粒子直径大小35一40nln。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有3432个氨基酸残基,包装于病毒核衣壳中,外层是脂膜即包膜。包膜蛋白包括糖基化蛋白E和非糖基化蛋白M。
黄病毒属中按抗原组划分,和IEV处在同一抗原组的病毒有西尼罗河和圣路易脑炎病毒。在黄病毒属成员中会有不同程度的血清学交叉反应,而JEV与西尼罗河和圣路易脑炎病毒则会出现更为严重的交叉反应。从血清型角度来分析,正V分为3种:JaGAi、Nak即ama和 Mie。不同血清型的犯V会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毒力等生物学特性。

    JEV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56℃30min或100℃Zmin便可灭活,JEV最适pH是8.5。JEV易被消毒剂灭活,对乙醚、氯仿、酸和胰酶等敏感。紫外照射30n五n也可以使JEV失活。JEV的存活时间与稀释剂的种类和稀释程度密切相关,在50%的甘油生理盐水中4℃可存活超过6个月,在10%脱脂奶粉和0.5%水解蛋白等稀释剂中也比较稳定,但JEV会在生理盐水中立即灭活。同时病毒与稀释剂的稀释度关系密切,稀释度越高的病毒会死亡越快。

2. 猪乙型脑炎(JE)的生物学特性

    JEV具有血凝活性,其表面的血凝素血凝作用中发挥主要作用。可以凝集鹅、雏鸡、鸽等动物的红细胞,但是不同毒价的病毒会出现不同的血凝价,像减毒株的血凝特性就几乎散失。并且血凝反应所需的pH环境很严格,所以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另外不同的毒株还需要不同的pH值。

    JEV能感染多种原代和传代细胞,比较易感的细胞有C6/36、BHK~21等。小鼠是常用来分离和增殖JEV的实验动物,各日龄的小鼠均能感染,其中以乳鼠最易感。乳鼠脑部接种JEV后3一4d就会发病,出现四肢颤抖等神经症状,并于24h左右死亡。

    根据不同的分型标准,JEV至少可分为四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会有一定的地域选择性,基因m型和基因I型比较普遍,存在于亚洲的大部分地区,而基因n型主要存在于澳大利亚、泰国南部等地区,但目前基因IV型只在印度尼西亚发现。JEV出现不同的基因型可能与不同区域蚊子及增殖宿主的差异有关,并且同一地区可能出现两种及两种以上基因型的混合感染。

3. 致病机制

    携带JEV的蚊虫叮咬人体及猪群后,病毒会在局部组织细胞内增殖,达到一定数量后进入血液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然而大多数感染者都不发病,呈隐性感染,发病与否,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以及病毒的数量和毒力。当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侵入的病毒数量多,毒力强,则就会引起病毒的继续繁殖,最终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液流向全身。JEV可以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所以在血脑屏障不健全时或遭破坏时则易诱发该病。但JEV入侵细胞的机制还不清楚,需要深入研究。

上一篇: 猪乙型脑炎(JE)的流行病学与致病性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