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犊牛饲养管理及常见疾病的防治
任 杰,康利蕊,刘京涛 河南省濮阳县畜牧局
新生犊牛是指出生一周以内的犊牛,这一周称为犊牛的“新生期”。犊牛从母体子宫内的生活环境,逐渐适应体外的发育条件,利用自身的条件反射机能,与外界的环境相统一,适应与各种外界的条件变化。这个时期的犊牛死亡率是最高时期,同时众所周知,犊牛对一个牧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养殖户需做好犊牛的饲养管理工作,着力提高犊牛的成活率,保证犊牛的正常生长,兽医更需对犊牛的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烂熟于心,以保证犊牛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保证瘤胃及骨骼的正常发育。
1 初生犊牛的饲养管理
犊牛生后第一次喂奶量为 1~2 千克, 以后每天按体重的 1/6 喂给, 日喂四次, 奶温为 35℃~38℃,每次喂奶 1 小时后,饮温开水,哺乳期一般为3~4 个月。 犊牛从第七天开始训练吃精料和优质干草,5 日龄以后,在喂完奶、料和干草后饮水,这时可每日外出运动 1 小时,一月后增至 2~3 小时。 犊牛出生后应单独饲养,以防相互传染疾病和争食。
每天定时刷拭牛体 2 次,并经常更换褥草,保持牛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切忌拴系饲养和限制饲养。 对刚断奶至六月龄的犊牛,应采食大量的粗料,补充一定数量的精料。 应根据青粗饲料的品质,每天给混合料 2~3 千克,并要注意观察其饮食、精神状态和粪便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提倡早期断乳(生后 2.5~3 个月);早期喂植物性饲料,出生后一周开始给予优质干草, 自由采食, 同时训练吃精料,初喂时,精料涂抹口鼻,教其舔食,三周后,料中加入胡萝卜丝,二月龄开始喂青贮,同时补充抗生素,增加犊牛抵抗力和消化器官的锻炼。
2 初生犊牛几种疾病的防治
2.1 脐炎
病因:新生仔畜的脐带残段,一般约在生后 3~6 天即干燥脱落,在此期间脐带受到污染及尿液浸渍,或接产时对脐带消毒不严,均可使脐带受到细菌感染而发炎。
治疗: 初期, 用青霉素 80~160 万国际单位、0.25%~0.5%普鲁卡因 10~20 毫升, 在脐孔周围封闭。 5%碘酊涂擦脐部。 脐孔形成瘘管时,用消毒药液洗净其脓汁,涂碘仿醚或碘酊。 有脓肿时,须切开排脓。 脐带发生坏疽时,必须切除脐带残段,除去坏死组织, 用消毒药液清洗后, 再涂碘仿醚或5%碘酊。应用抗生素,防止全身性感染。仔畜生后,只要脐带不出血,就不必要结扎,以促其迅速干燥和脱落。
2.2 新生犊牛衰弱
病因:由于怀孕期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缺乏。 同时,孕畜患妊娠毒血症、 产前截瘫、 慢性胃肠病和某些传染病以及早产、近亲繁殖或双胎也是产生该病的原因。
治疗:首先应把犊牛放在温暖的屋子里,室温应保持在 25℃~30℃左右, 必要时用覆盖物盖好。为了供给养分及补氧,可静脉注射 10%葡萄糖 500毫升,加入双氧水 30~40 毫升。 也可用 5%葡萄糖500 毫升、10%葡萄糖酸钙 40~100 毫升、维生素 C10 毫升、10%安钠咖 5~10 毫升,一次静注。 根据病情还可应用维生素 A、D、B 等制剂和能量药物如三磷酸腺苷、辅酶 A、细胞色素 C 等。 对衰弱仔畜的护理,要定时实行人工哺乳。 犊牛不能站立,应勤翻动,防止发生褥疮。
2.3 新生犊牛窒息
病因: 起因于气体代谢不足或胎盘血液循环障碍。 分娩时间拖长或胎儿产出受阻,早期破水胎盘早期剥离,胎囊破裂过晚,胎儿倒位生产出时脐带受到压迫,阵缩过强或胎儿脐带缠绕等,引起胎儿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急剧蓄积,刺激胎儿过早地呼吸,以至吸入羊水而发生窒息。 另外,分娩前母牛患有某种热性病或全身性疾病以及早产胎儿易发生窒息,同样能使胎儿缺氧而发生窒息。
治疗:倒提仔畜,抖动并轻拍和按压胸腹部,同时用布擦净鼻孔及口腔内的羊水, 促使呼吸道内黏液排出。 将其背部垫高、头部放低,有节律地按压仔畜胸腹部,进行人工呼吸或输氧。 应用刺激呼吸中枢的药物,如山梗菜碱 5~10 毫升,或 25%尼可刹米 1.5 毫升,一次肌肉注射。窒息缓解后,为纠正酸中毒,可静脉注射 5%碳酸氢纳液 5~100 毫升,为预防继发呼吸道感染,可应用抗生素。
上一篇: 春季鸡传染性鼻炎的防治办法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