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未来中短期内我国畜牧业规模化水平发展趋势预测

未来中短期内我国畜牧业规模化水平发展趋势预测

陈宁玲 西南大学
1. 肉猪生产模式

    我国生猪饲养业在建国以后的不同时期经历了农户散养、共养、集体饲养等儿种不同的形态,而改革开放以后到1999年份为农户散养、专业户饲养和国营集体饲养,2000年至今被划分为农户散养、小规模饲养、中规模饲养和大规模饲养。农户散养是指年饲养生猪头数在30头以卜的庭院饲养型模式,年平均出栏生猪头数从1986年的3.02头增至2008年的5.6头,在我国生猪生产中所「lf的比重已从1985年的94.6%降至2008年的48%。专业养猪户一般以养猪为主业,根据饲养规模又可将之划分为小规模(30-100头)、饲养专业户和中规模(101一1000头)饲养专业户,年均出栏生猪头数从1985年的30头升至1996年的4362头,在我国生猪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也从1985年的2.9%升至2007年的34%。大型规模饲养是指年出栏人于1000头的l厂化猪场,日前其出栏生猪在我国生猪中所占的比重约为15%。

2. 不同饲养模式的比较

    不同生猪饲养模式间差异较多,主要表现为动物品种、饲料构成、出栏日龄、日增重和饲料转换效率等方面。散养农户饲养较多的地方猪及其杂交品种,生产的猪肉偏脂肪型。专业户和规模化养殖企业所饲养的猪种则主要为国外引进猪种间杂交或配套系品种及部分内二元猪,生产的猪肉属瘦肉型。由于饲养规模和经营目的的不同,农户散养生猪所需饲料基本依靠白产,其中包括家中的剩饭和糠鼓、青粗饲料、碎米杂粮等,专业户和规模化养猪场则多从市场购买饲用原粮、工业配合饲料和粮油食品加工副产物等。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统计显示,我国农户散养生猪出栏日龄、出栏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从1990年的258d、114.1kg、0.442kg/d提高至2005年的169d、112.1kg、0.526kg/d,但仍明显低于2005年规模化饲养生猪的139d、108.8kg、0.660kg/d的生产水平,其中小规模饲养、中等规模饲养和大规模饲养间生猪生产水平差异较小。因此,本文将中小规模养猪专业户和大型规模化养猪企业同归为规模化养殖户,将其与生猪散养农户进行区分比较,继而研究规模化水平变化对我国养猪业饲料粮需求的影响。

3. 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趋势

   据农业部统计,我国养猪业中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专业户和商品猪场规模化养殖比重从1999年的21.4%升至2008年的56%,远高于预期发展速度。其中土要是因为2003年以来受猪病疫情和市场价格等影响,我国生猪养殖集约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规模化比重年均升高近4.81个百分点。于爱芝利用国内资源成本法对我国不同方式生猪的比较优势研究表明,国营集体人规模饲养的比较优势最明显,其次是专业户饲养模式,农户散养模式比较优势最低。张晓辉根据1999年RcR〔项日畜牧业调杳数据研究表明,中等规模的养猪户(年出栏31一100头)比其他规模的养猪户有更低的料肉比或者说更好的养殖效益,未来20年这一规模生猪生产将逐步取代传统养殖模式。目前,我国生猪养殖户平均饲养量仍只有5.6头,远低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500一1000头,术米我国养猪业仍会朝着规模化方向继续发展。但考虑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问题,汪嘉燮(2008)等学者认为,未来生猪传统养殖模式仍会且应该在我国西南和中原等欠发达地区长期存在。根据《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一2015年)》可以推测,未来5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比重将年均增长1.3个百分点,至2015年为65%,平均增长速度较前10年明显降低。

上一篇: 开眼期仔兔的管理方法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