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控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控措施

张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

1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增强疾病抵抗力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防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的前提条件。加强日常饲养管理,不能忽视饲料和饮水卫生状况,坚决杜绝使用变质发霉、腐烂的饲料饲喂;按时打扫猪圈卫生,保持圈舍卫生、清洁、干燥;冬季做好圈舍保温,夏季要及时防暑降温。只有这样才可以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充分有力保证猪群健康生长发育,从而达到有效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深挖生产的潜力,目的是最终达到大大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

2严格检疫,完善隔离制度,防止疫病的传播。

    中小养猪场要定期进行猪只健康检查,建立完善的病健隔离制度并且认真实施,切断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及时扑灭传染源。对本地区流行过的动物疫病及本场流行过的主要疾病不定期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动物疫情,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疫情发生情况,并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动物疫病传播,就地扑灭疫情。
    中小养猪场从外地购买来的种猪一定要经过检疫部门的检疫,并且调查了解猪原产地的疫情发生和流行状况,确认没有疫情后方可购买使用。购到猪场后必须单独饲养1个月后,经检验健康无病后,再进行全身喷洒消毒后才能混入猪群中饲养。另外也可以在隔离期间内,将本猪场淘汰的活猪混杂到隔离猪群中,通过病健猪群同居试验后且本场猪只不发生病猪现象,才可以进入本场并群饲养。购买外地仔猪做肉猪用,也要认真仔细查看当地动物卫生防疫监督部门出具的健康合格证明,并且索要该猪场的免疫档案等。饲养肉猪要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同时中小养猪场还要做到病猪不出场(运输)、不上市、不屠宰、不食用,杜绝疫病传染源的传播。

3严格消毒,消灭疫病传染源

    消毒就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目的就是消除杀灭被传染源散布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时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喷雾法、熏蒸法和火焰喷射法。
    消毒包括常规消毒、紧急消毒和疫后消毒。常规消毒一般列入到日常管理之中,是中小养猪场定期对人员和圈舍内外、用具、料槽、饮水等进行的消毒方法,从而达到预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传播的目的。
    紧急消毒,是在发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双S)时为了迅速扑灭与控制疫情,同时对疫点、疫区发病猪群的分泌物与排泄物及其所污染的用具和场地进行的消毒。
    疫后消毒,是在发病猪只死亡、淘汰或全部处理23d后,不再出现新的猪只发病时,对全场进行的一次全面彻底消毒。
    粪便消毒,是充分利用微生物在粪便中分解有机物时,能产生大量热能对其进行消毒,当温度达到70℃时,经过恒温两天以上,就能消除杀死绝大部分病原微生物。

4规范免疫接种,提高猪只机体免疫力
    预防免疫接种是将低毒性的细菌、病毒制成菌苗或疫苗,通过肌肉(皮下、皮内等)注射、口服等方法,对健康猪只进行规范免疫接种,以使猪群机体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产生特异的抵抗力,保护猪只不再受PRRS等传染病的感染。定期进行有目的地预防免疫注射,是预防和控制PRRS等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5制定工作制度,确保猪场健康发展
    规范的中小养猪场要制定一整套相对严格的卫生防疫管理制度,并且要坚决贯彻执行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小养猪场健康可持续发展下去。同时严格控制外来参观猪场人员的进出,除非有必要时,一定要经中小养猪场场长同意才可以进场。
    中小养猪场生产区禁止饲养家禽、狗、猫及其他动物,严禁带入可能染疫的动物产品或其他有关物品,凡是要进入中小养猪场生产区的物品必须进行严格消毒。中小养猪场生产区外的车辆禁止进入生产区,运送动物饲料和有关物品的车辆必须固定专门车辆,并且只准停放在中小养猪场生产区外。场内饲养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串岗(舍),必须随时认真仔细观察猪群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报告中小养猪场技术负责人。坚持每天打扫猪舍1一2次,并要定期消毒,要固定使用每栋猪舍的设备和物品,不准把舍内用具带到舍外或借给其他猪舍使用,达到防止交叉污染的目的。病死猪不准在中小养猪场生产区内解剖,必须用密封容器运到隔离舍或诊断室解剖诊断。

6完善设施,净化养殖环境
    中小养猪场四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且要有绿化隔离带。猪场大门的入口处必须设消毒设施。中小养猪场的生产区应与管理区应该严格分开,管理区的大门入口必须建设消毒池,并要定期更换消毒液,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消毒池应该与大门同样宽,长度等于大型机动车车轮的一周半(或以上),平时大门要关闭。在中小养猪场生产区入口必须建设洗澡消毒间,内部要设更衣间(放置中小养猪场生产区外穿用的衣、鞋及其他有关物品)、淋浴间、更衣间(放中小养猪场生产区内穿用的衣、鞋等有关物品)。中小养猪场生产区每栋猪舍入口处必须设置消毒池或消毒盆,以供进入的有关人员消毒。在管理区、生产区应该分别配置备其高压喷雾器等消毒设施,分娩舍和仔猪保育舍必须配备酒精火焰喷灯设施,以便对母猪产床和仔猪保育床应进行火焰消毒。水质检查必须定期进行,一旦发现异常应迅速查明原因并且快速处理。中小养猪场的猪舍设计和建造方面,不得出现方便飞鸟或动物进出之处,所有的开口处都必须用铁丝网封闭起来,以便于控制环境。猪舍地平面及其基础必须是混凝土结构,有效防止鼠类动物打洞进入猪舍偷食,并且便于清洗和消毒。开放式的中小养猪场猪舍应设有防护网。在猪舍的四周,地面必须进行平整和清理,保证猪舍周围的病原微生物有效减少和杀灭,方便进行经常性的长期清洗和消毒,保持圈舍环境卫生干净。在管理区加工饲料,在加工后的成品饲料库内,应该设置通向猪场生产区的入口,猪场外饲料车不准进入生产区域。在隔离区域内要设兽医工作室、猪舍隔离间、病死猪只无害化处理间与粪尿无害化处理等设施,病猪的尸体处理按国家相关规定  (GB16548一 1996规定)执行。中小养猪场装猪台设置在生产区,且距离育肥猪舍近的围墙附近,运输车辆只准在中小养猪场外装猪,不得驶入场内装猪。中小养猪场内车辆做到专车专用,未经允许不得驶出场外工作或干其他的事情,遇到非要进出的特殊情况,必须彻底严格消毒车辆后才允许驶入生产区作业。

7中型养猪场员工的思想要保持稳定
    我国的养猪企业经济效益不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不按规定的免疫程序使用疫苗,疫苗被饲养等工作人员偷偷倒掉:畜牧技术人员经常更换等等情况。有技术等经验的兽医人员越来越少,因此中小养猪场要确保安全生产,养猪场负责人要想方设法关爱自己本场的员工,以使其安心养猪,而不三心二意。养猪场负责人要多为职工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职工进取心;养猪场负责人要为本场员工创造高质量的、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养猪场老板必须尊重自己本场的员工。一旦猪场不景气时,千万不要忘记过去帮助自己创业有功之臣,决不抹杀他们过去的功劳,更要及时兑付工资、奖金,要定期涨员工工资福利等待遇。理解、关爱、善待本场员工。对本场有效建议洗耳恭听;对工作有成绩的员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本场员工在场内能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长期处在压力环境(封闭环境)下的员工最需要的是猪场老板的理解而不是数落;养猪场老板要帮助本场职工定期实现工作目标,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做到有张有弛的工作下去。

8定期驱虫,提高生长速度
    猪的内、外寄生虫亦是妨碍猪群生产力正常发挥、影响其健康生长的疾病。猪场要建立定期驱虫的制度,这样可以减少或防止内外寄生虫病对猪群产生健康危害。在适应的时间及时驱虫,主要是根据寄生虫的流行病学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每年春秋两季要对猪群各进行一次全面驱虫;对于断奶后到180日龄的猪进行2一3次驱虫,妊娠母猪在产前15d驱虫。一旦发现外寄生虫应该及时杀灭。驱虫应该做到有的放矢,事前要做粪便虫卵检查,及时掌握猪只体内寄生虫的种类及健康危害程度,以便于有针对性地选择经济高效的驱虫药物,提高驱虫的效果。

9药物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
    为了有效防止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可以选用一些有针对性的药物添加剂混合到饲料和饮水中,对群体进行化学药物预防控制,保证健康猪只在一定时期内不至于受PRRS疫病的侵袭,可以预防PRRS对猪只的危害。在饲料内添加抗菌防病剂等药物,比如抗生素、磺胺类、杆菌肤以及中草药和中成药;在饮水中可以添加的药物,比如大蒜汁、高锰酸钾、沙星类药物等。中小养猪场可以根据本场防控PRRS的需要,适当选用相应的药物添加防控,以使能达到预防控制的目的。参照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选用高敏性抗菌药物,并且采取适当的给药途径方法。同时注意轮换用药,避免产生耐药性,发挥协同作用采用联合用药,但是要注意配伍禁忌,注意所选用药物的副作用、药物残留及其休药期等。

10 自繁自养,切断传染源
    中小养猪场建场后根据需要从外地需引进一定数量的种猪,事先应做好猪源地PRRS等疫情调查,确认该地区无PRRS等疫病流行时,才可以放心购买引进饲养,同时必须检疫,并且由兽医在运输前预防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相关疫苗。猪运到猪场后,必须进行隔离饲养15-30d,经饲养观察猪只健康并且经全身喷雾彻底消毒后,才能入场并入猪群。此后可以实行自繁自养,这样能避免在场外购买猪只时带进或感染PRRS等疫病,中小养猪场户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种猪,用以繁殖仔猪,以至于供作本场饲养肥育猪之用。

上一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症状与实验室诊断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