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副猪嗜血杆菌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诊断

副猪嗜血杆菌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诊断

张舒 华中农业大学
    副猪嗜血杆菌主要是从宿主有病变的组织以及体腔积液等位置分离。将病猪的鼻拭子、肺脏、胸膜、胸腹腔积水、心包积液、心血、关节液和脑组织等病料,在TSA培养基上划线培养,进行微生物学鉴定。37℃培养48h后挑取白色半透明直径为lmm左右的单个菌落进行纯培养。将可疑菌的单菌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垂直划线于不加NAD的培养基平板上,37℃培养24h一48h,在接近葡萄球菌位置长出菌落,远离葡萄球菌位置无法生长细菌,并将这些细菌接种在血平板上无溶血现象时,即可初步判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再将分离到得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进一步确认。

    兽医使用PCR方法可以更准确的检测到副猪嗜血杆菌的存在。Oliveira等设计的编码 165rRNA基因片段的扩增引物和Redondo等设计的编码转铁结合蛋白A基因片段的扩增引物被广泛使用。该检测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以避免血清学试验中交叉反应。直接检验临床样品的HPS特异性和血清型的PCR方法可更好的辅助临床诊断。

    该菌的血清分型主要使用琼脂扩散法,间接血凝(IHA)也有广泛应用但效果还有一定争议。间接ELISA技术也被应于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检测,但是这种方法不能进行血清型分类。

    在诊断方面,主要是从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来鉴定副猪嗜血杆菌病。急性疾病主要以浆液性一纤维蛋白吐多发性浆膜炎和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病变。急性发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食欲不振,以及呼吸困难、跋行、关节肿胀、运动不协调、不愿活动、发给、有的会导致死亡。耐过急性发病的猪表现为被毛粗乱、咳嗽、呼吸困难和生长迟滞。

    目前关于副猪嗜血杆菌的致病因子并没有明确的报道。有人推测,同其他细菌类似,决定HPS毒力和致病性的主要因素是细菌毒素,例如在其他亲缘关系较近的细菌中被确认为毒力因子的细胞膨胀致死毒素 CDT,在本菌中也存在,但其毒力功能还没有明确报道。许多菌株具有编码菌毛结构的一系列基因,可能有助细菌侵入机体后粘附于细胞表面。荚膜多糖、外膜蛋白甚至整个细菌蛋白均与细菌毒力有关,至于这些蛋白质的具体功能还存在争议。据研究,患病猪与健康猪中分离出的副猪嗜血杆菌的OMP不同,而引发明显症状的分离株的OMP基本相同,表明外膜蛋白OMP与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有关。免疫动物产生针对于OMP的抗体,说明OMP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LichtensteigerCA在副猪嗜血杆菌的分泌蛋白中提纯出有潜在毒力的神经氨酸酶,但需要进一步验证。

    目前对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基因的研究大部分是在体外模拟自然感染所处环境下开展的,仅有很少的毒力基因报道,对其毒力因子和致病机理仍不清楚。该菌目前也没有特别合适的动物模型,如对小鼠致死解剖后却没有明显病变。有文献报道豚鼠可以作为副猪嗜血杆菌的动物模型,但还需进一步验证。因此体内诱导抗原技术作为一种不需要动物模型,且能够真实还原动物体内表达状况的筛选基因的方法,能为该病原菌毒力因子的鉴定和诊断方法建立以及药物靶标等的筛选提供理论基础,促进副猪嗜血杆菌的研究。

    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在近几年来的流行趋势呈上升状态,对于该病菌的毒力因子、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以及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很多机理并未阐明,也没有发现明确的毒力因子。在HPS致病因子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领域尚有很多方向值得研究,多种疾病的混合感染,HPS的继发感染的研究也有待深入探讨。

上一篇: 低蛋白日粮中合成氨基酸的添加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