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畜牧业生产中抗菌药的使用对人类食品健康安全的威胁

畜牧业生产中抗菌药的使用对人类食品健康安全的威胁

武瑞兵 内蒙古农业大学

    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某种程度上这主要是由于抗菌药在人类医疗和畜牧业生产中的滥用和过度使用所导致。集约化的动物生产管理使得大量的抗菌药被用于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以及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正是这些抗菌药的使用所产生的选择性压力导致了耐药细菌的产生和传播。环境中存在的耐药菌使得这些耐药基因有被传递给人类的潜在可能。Wegener报道称一旦这些耐药基因出现它们就会永远留在环境中,即使人们已停止了抗菌药的使用。

1. 食用动物中耐药性的出现和选择

    食用动物中使用的抗菌药因其对耐药性增加的贡献大小,而受到严格的审查。例如,抗菌药促生长剂的使用加大了对动物肠道耐药共生微生物的选择压力,这是由于细菌长期处于亚致死抗菌药浓度下会促进其耐药性的产生。此外,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的大量使用或者低浓度下抗菌药的长期使用都会导致耐药菌的普遍流行。Khachatourians报道持续使用低浓度的抗菌药促生长剂与治疗疾病中使用的抗菌药相比更能促进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据报道在临床兽医和饲料添加剂中使用的抗菌药如阿伏帕星、杆菌肽、泰乐菌素、维吉尼亚霉素都可以导致对动物肠道菌群中耐药菌的选择。耐药基因通常位于可移动的基因元件(质粒、转座子等)上,并且可在不同细菌间相互传递,尤其是在肠道这个微生物菌群密集的环境。

2. 抗药性的发生和保持

    如果长时间使细菌处于抗菌药作用的环境下,那么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青霉素在人类投入临床使用 2 年后,发现其耐药菌;耐万古霉素菌(VRE)则是在万古霉素投入使用 29 年后才发现的。青霉素的耐药性与单一基因的编码产物有关;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则与五个基因的交互作用有关。如此多的基因参与编码细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或许可以用来解释为何细菌需要如此长的时间才能进化产生耐药性。

    寄主和环境中抗菌药选择压力的存在可迅速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一旦耐药性产生,即使没有抗菌药选择压力的存在,它也可在低水平下维持。环境中这些低水平的耐药菌是一种安全隐患,因为一旦使它们暴露于抗菌药选择压力下就可能导致高水平耐药菌的很快出现。

    许多研究报道了丹麦禁止使用抗菌药促生长剂后降低了食用动物中耐药菌的出现。WHO报道称丹麦取缔了抗菌药促生长剂的使用有利于降低食用动物中的耐药菌数量,并且降低了细菌耐药性对于公共健康安全的危险。尽管一些研究显示禁止抗菌药促生长剂的使用降低了耐药菌的出现,但是细菌的耐药性仍能持续存在。这或许暗示了耐药基因在无抗菌药选择压力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存在。

3. 耐药细菌通过食物链和其它途径传递给人类

    耐药性在一些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李斯特菌属、肠球菌中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于人类健康安全的极大关注。这些菌可能通过食物链直接传递给人类,并造成严重的人类疾病。Saenz 等报道称耐药致病菌的产生与抗菌药的使用有极大关联,并且这种关联程度要大于共生菌与抗菌药使用的关联度。

    尽管关联不大,动物生产中抗菌药促生长剂的使用仍被认为与一些由耐药菌导致的人类疾病有关。动物和人类的微生态系统是一个交叉缠绕的网络系统,因此微生物很容易在寄主间及寄主与环境之间传递。一个隐患是耐药菌可自由穿梭于这些系统,可能导致其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微生物。有许多载体可以将耐药菌从动物传递给人类,所以甚至是最严密的生物安全方法也没降低这种转移率。例如,鸟类、鼠类及其他以来源于饲养场粪便中谷物为食的动物,都可作为一种传播载体将饲养场的细菌传播给人类。自然环境如河流、地表水、池塘、河流沉积物中抗菌药含量的发现,引起了人们对于畜牧业和人类临床中使用的抗菌药对这些地方污染的关注。由于这些抗菌药的污染,导致了对微生物菌群选择压力的产生,进而刺激耐药基因的水平传递和耐药菌的传播。此外,抗菌药的使用对于农作物的污染也可使耐药微生物传递给人类。在运输过程中,动物常被紧密的束缚在运输卡车中,这种方法对牛本身而言会增加其肠道内大肠杆菌的脱落。动物间的紧密接触增加了动物毛皮被粪便污染的可能性,同时也增加了动物胴体处理过程中耐药菌传递给其肉制品的可能性。饲养场的工人直接接触畜禽,这可能导致他们被这些耐药肠道菌污染,进而将其传播给家庭成员、邻居及其他与他们有接触的人群。

上一篇: 预防性用药对肉牛饲育场疾病的控制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