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规模养猪场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防治要点
张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又称“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是我国二类传染病之一。该病潜伏期较长,发病症状变化很大,因此发病后诊治较为困难,兽医在处理本病是主要仍应以预防为主,由于该病对中小规模养猪场的危害尤为严重,本文以贾汪区的经验为蓝本,介绍该病的防治要点。
1杂交猪种感染率高,本地品种猪感染率低
通过临床诊断、血清学调查等对贾汪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证实了贾汪区中小养猪场有不同程度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并且以“洋三元”等杂交猪种感染率比较高,本地品种猪感染率很低,感染患病的妊娠母猪流产率高达85%以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症状严重的猪场还检测出猪瘟等病毒细菌感染,说明本地猪群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为主混合感染严重。
2.加强免疫,有效保证疫苗质量,确保免疫抗体水平达标猪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从发病及治疗情况来看,主要是猪只机体免疫机能下降后,在没有注射高致病性P双s疫苗的情况下继发、并发感染引起附红细胞体、非典型猪瘟等疾病”,从而导致猪只生长停滞、僵猪或死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猪只甚至会死的一头不剩“全军覆没”,多数会给养猪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中小养猪场户应加强高效的饲养管理,及时注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猪瘟等疫苗,“并且在首免间隔20d后,应再加强免疫一次,确保免疫抗体水平达标”。同时要确保疫苗在运输、贮藏过程中,有效保证疫苗质量,疫苗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规程操作,注射部位准确无误、剂量充足。
3.不断深入实验调查研究,提高贾汪区中小养猪场效益
通过调查对比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严防疫病发生,提高了猪场的经济效益。2009年底对全区2008年调查过的中小养猪场再次对比汇总分析发现:一是2009年猪群较2008年(同一家)发病率下降了80个百分点,活胎率提高79个百分点;二是2009年妊娠母猪流产率下降到12.5%,比2008年同期(43.9%)减少达31个百分点;三是2009年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药费等支出占利润比重由2008年73.4%下降到35.75%,下降近38个百分点。
4.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科学发展中小养猪场
需要更加注意的问题是,本身作为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的确确是一种非常难以净化的动物疫病,要想从猪场把这种病毒消除干净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流行不会因此而停息下来。从2007年的疫病流行情况来分析,在2006年里发生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疫情的养猪场,直到今天对哺乳仔猪、正在保育的猪及其处于繁殖阶段的母猪还仍有很大危害,发病猪还占有一定比例。与此同时,已发生疫病的猪场仍然会在短时期内继续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也就是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清况不如第一次严重罢了,由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这个时侯己经在猪只体内携带,猪体已相对比较适应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在较短的时期内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抵抗力,能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抵制一段时间,不至于造成疾病的大暴发、大流行。但是如果母猪持续感染下去,保育阶段的猪势必发生本病,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疫病流行过后不易净化清除细菌、病毒的真正原因。以PRRs感染为主猪场,很难净化PRRs,但可以看出2009年猪群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低于2008年猪群调查情况,这也说明贾汪区政府职能部门采取宏观综合防控措施取得一定成绩。实践证明:采取政府牵头、行业协作、群防群治等综合防控措施,才能保证中小养猪场效益最大化。
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在贾汪区中小养猪场中流行的实际,贾汪区农林局大力推广应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疫苗,免费为养猪户注射PRRS疫苗。针对该病的易继发、难清除、易感染、难治疗等等特点,中小养猪场在防控PRRS时,必须坚持综合高效防控措施。目前,科学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加强动态监管等等措施,已成为贾汪区防控P双S的主要手段,并且取得显著成效,逐渐形成多数中小养猪场利润突飞猛进、绝大部分亏损养猪场实现扭亏为盈的格局。
上一篇: 如何治疗防止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奶牛瘫痪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