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流行性淋巴管炎及其防治
刘影 高岩 吉林省通榆县动物检疫站
流行性淋巴管炎,又称假性皮疽。是由皮疽组织胞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多为散发或呈地方流行。以皮下淋巴管及其临近淋巴结发炎、脓肿、溃疡和肉芽肿为特征,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基层兽医同行需要对其特别注意。
1 病原
为伪皮疽组织胞浆菌,属真菌,存在于患病组织及脓液中。用高倍镜检查时,本菌呈卵圆形,具有双层轮廓的菌膜,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伪皮疽组织胞浆菌对外界抵抗力顽强。病变部位的病原菌在直射阳光作用下能耐受 5 天,60℃能存活 30分钟,在80℃仅几分钟即可杀死。0.2%升汞要 60 分钟杀死,5%石碳酸 1~5 小时死亡。在 0.25%石碳酸、0.1%盐酸溶液中能存活数星期。
2 症状
马流行性淋巴管炎潜伏期的长短与机体抵抗力、感染次数及病原菌毒力强弱等因素有关。短的 40 天左右,长的达半年以上,人工感染为 30~60 天。病马的四肢、颈部、胸部及背部的皮肤发生结节,结节化脓形成溃疡,流出脓汁,甚至周围皮肤水肿、增厚。溃疡多呈蘑菇样凸出,愈合后遗留癍痕。常侵害鼻腔黏膜,可见鼻腔内有少量粘脓性鼻漏,鼻黏膜上有大小不等的黄白色结节,结节逐渐破溃形成溃疡,同时,颌下淋巴结也肿大。本病常呈慢性经过,体温一般不升高,当有化脓性病原菌混合感染时体温才升高。全身症状不明显,病程可持续数月,病愈马匹产生终身免疫。
3实验室诊断
取病变部脓汁涂载玻片上,加少许30%氢氧化钾或生理盐水混合稀释后镜检,可见卵圆形或西瓜子形具有双层菌膜的囊球菌。变态反应检查为阳性。根据病马体表淋巴管的索状肿胀和串珠状结节,蘑菇状溃疡及全身症状不明显等,再结合流行病学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实验室检验。本病应与鼻疽、溃疡性淋巴管炎鉴别。
4 防治
病畜是主要传染源,以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的方式,经损伤的皮肤、黏膜传染,吸血昆虫也能传播本病。从外地引入马、骡,应做细致的体表检查,注意有无结节和脓肿,防止带入病马。发现病马应及时隔离、治疗。被污染的厩舍及饲养用具,用10%热氢氧化钠或 20%漂白粉液消毒,每 10~15 天 1 次,粪便经发酵处理。
治疗可用外科手术摘出结节、脓肿,也可以进行烧烙。手术后可用药物治疗,创面涂擦 20%的碘酒。新胂凡纳明 2~4克,5%葡萄糖 500 毫升,混合后静脉注射。第 2 天用 5%碘化钾100 毫升,静脉注射,每隔 3~5 天重复 1 次,4 次为 1 个疗程。0.5%黄色素溶液,按 0.004 克 / 千克,但总量不能超过 2克,静脉注射,间隔 5 天 1 次,4 次为 1 个疗程。病愈马血清,第1、2、4 和 5 天分别皮下注射 50、80、120 和 140 毫升。
上一篇: 猪腹泻疾病的类型辨别、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