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白痢的中西医防治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各种年龄鸡均可发生,以急性败血性经过或慢性隐性感染为主要特征。本病雏鸡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达 40%~70%。其排泄物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同时,也可通过鸡蛋垂直传播。近几年,鸡白痢在流行特点上又有了新的变化,青年鸡、成年鸡乃至蛋鸡也可以发生鸡白痢,不仅威胁着每个批次鸡的健康况状,造成的危害也贯穿了整个养鸡周期。同时,雏鸡白痢是造成雏鸡死亡、育雏成活率低的主要疾病之一;成鸡白痢是造成产蛋率不高和成年鸡死淘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给从业者带来极大的困惑,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 临床症状
鸡群采食量降低,产蛋量下降。个别病鸡体弱,羽毛松乱,下痢,粪便呈白色粘液样,污染肛周羽毛。
2剖检变化
肝脏肿大,为正常肝脏的数倍,而且质地极脆,一触即破。被膜下可见到散在或较密集的小红点或白点。有的则见整个腹腔充盈血水,血块覆盖在肝脏被膜下,脾脏肿大。心包增厚、扩张,心包膜呈黄色不透明,心肌可见有数量不一的黄色坏死灶,严重的心脏变形、变圆,整个心脏几乎被坏死组织代替。出现明显的“花卵巢”,已发育或正在发育的卵子变色,呈不规则形状,内容物呈米汤样。
3实验室诊断
鸡白痢平板凝集试验为阳性。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可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实验室检验。
4中、西医防治
该病每年各季均可发生,其死亡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种鸡场的净化程度、鸡群饲养管理水平及防疫措施是否得当有密切关系。本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严重影响蛋鸡的产蛋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一旦发病,应细心观察,早发现,预防为主,早治疗。因此,确诊后应立即全群给药,目的是使新发病例得到有效控制,制止病情的蔓延扩大。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消除不良因素对鸡群的影响,可以大大缩短病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西药治疗比较适宜规模养鸡场及规模饲养户,小规模养殖户应用则成本相对较高,并且用量不好掌握,尤其是呋喃类药物用量过大易导致中毒,不利于小规模养殖户的发展。相对而言,中药及偏方成本较低,方便快捷,易于使用,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效果也相对较为明显。
在饲料、饮水中添加药物的种类很多,有人曾使用过青霉素、土霉素、呋喃唑酮、氯霉素、庆大霉素等。从多年防治实践和细菌分离、药敏试验结果看,呋喃唑酮(0.04%拌料)、氯霉素(0.1%拌料)、庆大霉素(2 000~3 000 国际单位 / 只饮水)效果较好。此外,兽用新霉素防止雏鸡下痢也有很好的效果。而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几乎无效。
在使用西药治疗的同时,辅助采用中药治疗,即经济又方便。大蒜是清热类药,生大蒜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细菌性痢疾等有较好的治疗和抑制作用。具体方法是,大蒜捣烂,适量拌食喂饲,或捣烂加水 10~20 倍,每只鸡每次用 0.5 毫升,每天 3 次,连喂 3 天。洋葱含有鸡所需的钙、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还含有二烯基硫化物,烯丙二硫化物、二丙基二硫化物等,这些物质是配糖体,能杀灭多种病菌。所以,发现鸡白痢时,把鲜洋葱捣烂后,每 5 千克饲料加入 1 千克洋葱,充分拌匀,让鸡自由采食,连喂2~4天即可治愈。若结合喂给治白痢病的其他西药,效果更佳。甘草是补益类药物,有解毒、抗炎和抗变态反应作用,对动物实验性溃疡有抑制作用,并可缓解胃肠痉挛。方法是,1%~5%甘草水,自由饮服或 1 毫升灌服。
药物预防应防止长时间使用 1 种药物,更不要一味加大剂量达到防治目的。应该考虑到有效药物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交换使用,药物剂量要合理。防治要有一定的疗程。在上述药物给药时除呋喃唑酮投喂时间可长一些(连喂 7 天,停药 3 天后再投喂 5~7天),其他药物只须投药 4~5 天即可达到预防目的。
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鸡白痢的发生,也是防止各种疾病发生的基础工作。首先,要保证环境清洁卫生,坚持经常杀虫防鼠,防止粪便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环境等。其次,确保提供良好的营养和舒适的环境,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另外,鸡白痢平板凝集试验,每年要抽检 2~3 次,并根据检测结果不断地改进、改善防制措施,逐步建立健康的鸡群,从而远离疾病的危害。
上一篇: 牛疥螨病中西医治疗的经验介绍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