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广河县:“全链” 深耕 激活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广河县:“全链” 深耕 激活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临夏州广河县紧紧围绕推动牛羊产业全产业链建设,深入实施牛羊产业提质增效工程,从“强链、延链、补链”多点发力,持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初冬时节,广河县康青寒羊养殖有限公司的标准化羊舍内,工人们驾驶电动饲料车往来穿梭,日常管护紧张有序。公司负责人马进祥投身养殖业已有八个年头,从最初的“门外汉”成长为如今的“羊专家”,他的发展历程,正是广河县牛羊产业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

“刚开始时我引进了5000多只羊,县上补助了50万元。如今,羊存栏量已达12000只左右。2025年,我们又开工建设千头牛场,县里支持力度很大,补助了约100万元,目前牛存栏量已达1000头左右。”马进祥在采访中介绍。为激励群众扩大养殖规模,广河县对牛羊产业进行全方位谋划布局,累计出台11项奖补政策,自2022年至2025年,连续四年召开牛羊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奖补大会,每年落实奖补资金近8000万元。目前,全县2万多户养殖户实现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养殖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以上。

在延伸产业链方面,广河县积极申请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年屠宰肉牛7万头、羊70万只的标准化屠宰场,并引进精深加工生产线,有效提升了牛羊肉产业附加值,推动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彻底打通了广河牛羊肉从农产品到商品、进入高端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谈及精深加工带来的效益,广河县伊之恒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马龙表示:“相比以往普通售卖方式,如今每只羊能多卖约200元,每头牛多卖约1000元。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额已达600多万元。通过精分割加工销售,养殖户收益显著增加,企业效益也明显提升。”

针对品牌单一、难以形成品牌与集群效应的难题,广河县积极培育2个“甘味”品牌,认证4个“三品一标”农产品,成功举办广河羊肉品鉴大会,并获批“广河羊肉”地理标志,全面提高“广河羊肉”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广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牛羊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牟建军说:“过去我们主要以牛羊育肥和销售为主,附加值不高。近年来,我们转变发展思路,着力在牛羊产业上延链、强链、补链。目前,全县已建成牛羊定点屠宰场1家,牛羊肉精深加工企业14家,创建了‘广河羊羔肉’区域公用品牌,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广河县还依托丰富的牛羊皮资源与群众加工皮毛制品的传统优势,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发展特色产业。

“我们售卖的羊皮制品,内胆全部采用西北优质寒羊绵羊毛皮制成。”甘肃西裕工贸有限公司主播马中林在直播间向观众介绍。随着冬季来临,当地企业生产的皮毛马甲、羊毛毯、护膝护腰等保暖衣物销售火爆。走进广河经济开发区的甘肃西裕工贸有限公司,十几位主播轮番上阵推介商品,直播间交易繁忙。这家民营企业开发的5大系列60多款产品畅销网络,年产量突破20万件,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不仅为200多名群众解决了就业,还带动上千户群众依托产业链增收。

“我们主营羊皮毛制品的加工与销售,产品包括羊皮毛马甲、护膝、大衣等。冬季是销售旺季,日均订单量约2000至3000单,客单价约200元,日销售额达五六十万元。”甘肃西裕工贸有限公司店铺运营总监马全祥说。

据统计,截至2025年8月,广河县共有牛羊养殖合作社636家、规模养殖场414家、规模养殖户1.82万户,牛存栏14.38万头,羊存栏138.22万只。从传统养殖、牛羊交易,到规模升级、集群发展,广河县通过政策引导、科技赋能、品牌打造与新业态拓展,全面激活了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上一篇: “牛肉通胀”席卷美国

下一篇: 没有了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