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渔业变革,仪征马集打造智慧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渔旅融合』催生新动能 『智慧水产』打造新样板
金秋时节,走进仪征市马集镇合心村的江苏博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产养殖基地,无人机升空,400亩养殖基地尽收眼底,一个个塘口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宛如一片蔚蓝色的“育鱼矩阵”。工作人员启动自动投料机,饲料如雨点般均匀撒进鱼塘,抢食的鱼儿在水面搅起连绵不绝的水花。据悉,这里已经成为该市最大的四大家鱼养殖基地。
近年来,马集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渔业特色养殖产业,致力于将渔业打造成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观光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农业现代科技示范项目。通过持续投入与技术升级,马集镇的渔业产业已初见成效,正朝着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的方向稳步迈进。
01
“智慧”养鱼模式成就新标杆
传统的四大家鱼为青鱼、草鱼、鲢鱼、鳊鱼。在博鳌生态园,四大家鱼分布在41个塘口养殖。江苏博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马集落地已有11年,创始人王福兵是土生土长的马集人。2015年,看中家乡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政策扶持,他毅然回到家乡投资。不同于传统散户养殖模式,王福兵最初的想法就是通过规模化养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并实现标准化生产,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博鳌生态农业的客户遍布长三角地区,收到客户的订单需求时,公司人员会进行集中起网。“进入秋冬时节,四大家鱼进入销售旺季,以草鱼为例,平均重量3—4斤,肉质鲜嫩紧实,品质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博鳌生态农业负责人赵朋杰介绍,出水的鱼要提前15天进行报备和定量检测,出售前3天,镇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办公室工作人员会现场取样进行药残检测,并通知仪征执法大队进行现场检测,检测合格后才会开具合格证,让鱼流入市场。“公司去年销售四大家鱼90万斤,销售额达到600万元。今年预计销售四大家鱼100万斤,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借助乡村优良的水质环境,2021年以来,博鳌生态农业大力推广健康生态智慧养殖方式,利用智能物联网技术,实现自动化养鱼。站在养殖基地的智能中控室,赵朋杰手指大屏幕上的实时数据向记者介绍:“现在看到的中控大屏体现了所有塘口的养殖情况,我们在所有塘口放置了pH值传感器、氨氮传感器、亚盐传感器和溶氧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控,一旦监测到水质出现问题,就会在中控大屏上显示并报警,如果溶氧低于正常数值,系统也会自动打开增氧机。”
赵朋杰所说的“中控大屏”正是智慧鱼塘云平台监控系统的核心终端。该智能鱼塘云平台系统堪称水产养殖的“幕后大脑”,系统投资超百万元,在基地内各塘口设置水产养殖智能监控设备,实现pH值、氨氮含量、亚硝酸盐浓度、溶解氧等指标的自动监测与调节,同时具备自动投料功能,真正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管理。除了满屏的各项数值实时变化,全时段监测养殖水环境,还能通过摄像头近距离观察鱼体情况。
赵朋杰表示,在未进行自动化改造前,企业无法实时监测水质中的关键指标,投料、增氧和水质抽样工作完全依赖人工操作,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养殖效果也难以保证。如今,通过打造数字化智能渔场,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科学技术融入原有养殖模式,并引进最新管理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可全面掌握渔场情况,并通过大数据系统进行精准调节操控。数字赋能不仅让博鳌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养殖管理实现智能化,还显著提升了鱼的品质,亩产量从1500斤提升至2500斤,鱼的质量与口感也得到大幅改善。
据介绍,智能化改造后,博鳌生态农业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达85%,年人工成本降低40万元,生产效率提升90%。“养鱼先养水”,博鳌生态农业坚持每年清塘底淤泥、春季晒塘并用生石灰消毒,既提升水产品质量,又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在青鱼、草鱼、鲢鱼、鳊鱼四大家鱼养殖基础上,拓展锦鲤养殖业务,建成18个锦鲤养殖鱼池及工厂化标准养殖房,凭借智能化、标准化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02
三产融合 “以渔兴农”绘就新图景
把鱼养好是基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是关键。近年来,在马集镇政府的引导下,博鳌生态农业开始朝多元化、产业融合化转型。博鳌生态农业坐落于马集镇合心村,与125省道主干道相连,南面紧邻G40高速马集出口,东面紧邻S125省道,交通条件便利。
博鳌生态农业采用敞开式的养殖格局,塘口和周边农田、村庄紧密相连、和谐共生。在这里既可以体验垂钓乐趣、感受养殖文化,也可以欣赏田园风光。这两年,博鳌生态农业在鱼塘周边种植草莓、西瓜、桑葚、黄桃等水果,还将周边村民养殖的家禽等纳入产业链。外来的市民在这里实现采摘游的同时,也可以购买村民家里养殖的土鸡、土鸭等农副产品,实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形成“养殖+种植+旅游”三位一体的产业融合雏形。
除了企业自身的产业设计,马集政府还帮助博鳌生态农业做起发展规划,双方合力在渔“链”上做文章,深耕渔旅融合,发展起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水上娱乐等一系列群众性、示范性极强的“渔乐”项目,实现“水下有鱼、水面有景、水岸有娱”的生态渔业和休闲娱乐的有机融合。
11月4日,记者在博鳌生态农业公司内看到,一幢两层楼体已进入收尾阶段,将于下月完工。赵朋杰介绍,马集政府协调土地指标,目前施工的是博鳌生态农业的二期工程——博鳌生态园建设接待中心项目,总用地面积为2475平方米,建设三产用房占地面积149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836平方米,配套设施包括道路、管网、绿化等,一同建设的还有博鳌生态园水产交易批发市场项目,总用地面积为3216平方米,建设三产用房占地面积247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967平方米,配套设施包括道路、管网、绿化、冷链物流仓储等,两个项目投资1.5亿元,是马集镇2025年重大投资农业项目。
据介绍,生态园完工后内部将打造为集游客接待与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一楼规划为产品陈列区,集中展示博鳌生态农业“博麟”品牌产品,涵盖四大家鱼、观赏锦鲤、草莓、桑葚、西瓜、黄桃等以及土鸡、土鸭等农副产品;二楼设置游客接待中心及休闲体验区,为游客提供咨询、休息、品鉴等服务。未来,市民游客到访博鳌生态农业,不仅能以实惠价购买四大家鱼和观赏锦鲤,还可采摘品尝农家美食,一条“养殖+种植+旅游+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由此形成,将有力推动马集乡村旅游及特色农业快速发展。
“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促进全镇生态渔业全产业链发展,把渔业打造成优势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马集镇农业农村与生态环境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博鳌生态农业现已成为仪征市智慧水产养殖的标杆企业,建成了仪征最大的智能化智慧水产养殖系统,有力带动了全镇水产养殖技术的升级与产业规模的扩大。
好水养好鱼,好业富农家。乡村渔业的发展,带动周边村民在家门口从事育苗、养殖、销售等水产养殖相关工作。以博鳌生态农业为示范,马集镇推动渔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养殖销售、观光旅游、休闲体验等环节紧密衔接,让渔业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从“水里产”到“链上造”,从“单一养殖”到“三产融合”,马集镇水产养殖之路持续升级。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这片水域将产出更多优质水产品,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蓝色增长极”。马集镇将紧扣“绿色渔业、生态渔业、智慧渔业、品牌渔业”方向,推动乡镇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上一篇: 全球首型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工船抵达湛江
下一篇: 粤海良种崛起:育种装上“芯片”,产业“赛马”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