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中国养虾大王”32万亩基地养“虾中茅台”!陈锚:渤海水产全产业链打造生态虾名片!

“中国养虾大王”32万亩基地养“虾中茅台”!陈锚:渤海水产全产业链打造生态虾名片!

    虾为骨,盐为魂。滨州坐落在渤海湾,有着“中国生态盐田虾之乡”的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虾中茅台”——盐田虾。

    作为盐田虾的一张重要名片,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渤海水产”)是坐拥35万亩养殖基地的“地主”。围绕一条虾,渤海水产在苗种、养殖、饲料、食品加工、冷链与国际贸易全产业链发力,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奇迹,为生产一尾尾盐田生态虾贡献着方案和智慧。

    养殖基地35万亩
    年产对虾15000吨

    放眼整个渤海湾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等地,其盐田养殖模式覆盖面积广阔,总计约350万亩,展现了从北至南的规模化养殖布局。值得注意的是,渤海湾的盐田总面积达650万亩,但受盐度影响,实际可用于养殖的面积仅占50%-60%。

    与畜禽业规模化发展相比,水产行业仍以散户养殖为主。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对虾养殖利润空间逐渐压缩,部分水产企业走上规模化养殖,渤海水产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目前,养殖基地总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32万亩用来养殖盐田虾,年生产量能达到15000吨。”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渤海水产研究院院长陈锚表示,剩余的养殖水面则用于卤虫的养殖。

    面对今年市场行情的不佳,养殖户纷纷采取措施降低养殖成本,通过减少放苗密度、饲料使用及人工成本,并将养殖规格控制在30条/斤,以增加养殖效益。“同时,地租的显著下调也为虾农们提供了实质性的经济支持,从2012年起持续上涨的地租在今年回落至200-400元/亩,相比高峰期的800元/亩,有效减轻了养殖负担。”陈锚说道。

    “为了应对市场挑战,公司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包括降低地租、调整养殖密度、优化饲料投喂量以及养殖更大规格的虾以降低成本,助力养殖户实现盈利。”陈锚介绍,通常从五月初开始放苗,至七月底八月初迎来大规模出虾期,整个出虾过程将持续至十月底至十一月初,确保顺利出虾。在出虾规格上,今年渤海水产调整了策略,从以往约40条/斤提升至约30条/斤,并维持在这一范围内至国庆节前后。“随着陆续出虾以及喂料减少,后续出虾规格可能会略有下降。”

    制定个性化养殖方案
    加大研发优化虾苗销售

    在行业内专家与信邦海洋的共同努力下,滨州盐田虾已成功转化为我国自主可控的水产品种。每年5-6月,这些珍贵的盐田种虾在信邦海洋的育种基地历经长达12个月的精心选育与强化培育,最终成长为体重约25克的健壮种虾。随后,在每年12月,这些种虾被送往华东、华北地区的各个育苗基地,为来年的养殖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完美诠释“南苗北育”。

    渤海水产致力于构建苗种、饲料及加工等环节产业链,确保从源头到终端的高效运作。农以种为先,虾苗是对虾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渤海水产研究院副院长李斌指出,2024年,渤海水产的虾苗产量约为300亿尾(包含自用60-70亿尾),虾苗品牌包括“科海1号”、“广泰1号”及“渤海1号”,其中高抗系列将占据市场70%的份额,快大占10%,优抗占20%。

    “养殖品种应与养殖模式相配套,才能最大发挥该品种在养殖中的效果。”李斌表示,在天津宝坻及武清地区,快大系列因其独特的养殖习惯——早放苗、放大苗,成为当地养殖户的首选。优抗系列因其特性,适合天津北辰、西青、津南及河北等精养淡水区。李斌指出,目前公司将三个品牌的销售团队合并,加大信邦高抗研发投入,加强与科研团队紧密合作,针对不同地区环境制定个性化养殖方案,助力养殖成功,带动明年的虾苗销量将稳步上涨。

    年加工约7500吨
    深化对虾加工产品探索

    农牧企业将产业链延伸至食品端的案例数见不鲜,为了确保这尾盐田虾从源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渤海水产在食品加工端也不断发力。“公司对虾的加工比例在逐年提高,目前对虾年生产量能达到15000吨,其中年加工数量约占50%。”陈锚透露。

    据了解,渤海水产曾斥资2亿元建设了500余亩的基地,并配备液氮超低温速冻机、双螺旋速冻机等各类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70余台。依托先进设备与基地,渤海水产秉承着匠心精神,致力于生产零抗、有机、绿色无公害的对虾产品,研发了冻虾、裹粉虾、寿司虾、虾丸、烤虾、天妇罗等一系列初加工产品。

    从散装到包装产品,从食品原料到精深加工产品,是对虾作为食品销售的根本属性。“目前来看,虾仁及虾滑等产品可以看作对虾地初级加工,其本身所蕴含地肽、油脂、虾青素、甲壳素等物质的提取利用,如何制作成市场所需的保健品,更值得我们去考虑。”陈锚表示,通过对虾初级加工及深加工两方面探索,满足人食品安全及保健需求,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进一步拓宽了产业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 猪企爆发力来了!牧原单季大赚近百亿,新希望预估20亿覆盖半年亏损,天邦局面扭转

下一篇: 14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出栏生猪8476.39万头,全年盈利比较乐观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