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人工饲养丹顶鹤发生新城疫的诊治报告
吕桂霞 山东省东营市畜牧局
新城疫一直是被世界公认的危害禽鸟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且无明显的季节性,病鸟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向环境排出大量病毒,通过被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饲养用具和人员车辆等造成本病的传播,将为
畜牧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2011年7月20日,笔者接到东营市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黄河口管理站技术人员电话,称该站饲养的丹顶鹤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死亡,经会诊后,初步诊断为新城疫。笔者现将诊疗报告整理如下,以供各位
兽医同行参考斧正。
1 情况调查
该管理站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建立百鸟园,并对游人开放。园内共饲养珍禽9种,鹤类6种,其中丹顶鹤20只,均为分群网罩内饲养。由于地处优美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地域辽阔,人员稀少,5月初饲养人员只对全群注射过禽流感H5亚型(Re-4株& Re-5株)疫苗。发病的有6只丹顶鹤,发病当天死亡一只幼鹤,第2天上午死亡一只育成鹤,笔者赶到现场时已发病3d。由于站内技术人员对该病诊疗有误,发病后采取了抗菌消炎、降温及饲喂Vc等措施,虽然延缓了丹顶鹤的死亡时间,但并没有最终解决死亡的问题。同时笔者发现饲养人员虽然把无临床症状的丹顶鹤隔离到较远的一个笼舍内饲养,但是发病的几只仍然同其他品种的珍禽饲养在并排的网舍内。
2 临床表现
幼鹤发病急剧,几乎没有出现明显症状即死亡。成年鹤精神萎靡,食欲断绝,眼睑肿胀,有呼吸罗音。刚开始排白色稀便,后期粪便呈绿色,水样,最后衰弱死亡。其他幸存的发病鹤精神不振,食欲降低,倦缩于一角,哄赶时也不起飞。
3 病理变化
剖检两只死鹤,病理变化一样,主要表现为腺胃乳头肿胀、出血,肌胃角质膜下有米粒大出血点。十二指肠出血,肠黏膜脱落。心外膜和心冠脂肪处有出血点。喉头出血,气管环状出血明显。肝脏有大小不一的出血,肾脏水肿;腿部肌肉无明显的出血点。
4 实验室诊断
4.1 血清学监测
对饲养的所有鹤类进行翅静脉采血,对发病的丹顶鹤全部采血,其他品种及健康鹤均各采样2份。共计12份血样带回检验中心进行新城疫、禽流感(H5亚型、H9亚型)HI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珍禽没有H9亚型抗体,H5 (Re-4株)抗体和H5(Re-5株)抗体水平较高,在5log~28log2之间。12份血样新城疫抗体达3log2~7log2不等。
4.2 病毒分离鉴定
无菌取病死鹤的腺胃、气管及十二指肠,在冷冻条件下送山东省动物疫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化验,样品按要求处理后接种SPF鸡胚,37℃下孵育,弃去24h内死亡的鸡胚,72h后无菌取死亡胚及活胚的尿囊液,做HA和HI试验,HA试验表明分离的病毒能够凝集1%鸡红血球,用禽流感(H5、H9、 H7)阳性血清、新城疫阳性血清做HI试验,结果表明禽流感病毒的HI效价均为0,而新城疫病毒的HI效价为4log2-8log2。结果证明丹顶鹤感染的是新城疫病毒。
5 治疗
当晚用新城疫克隆-30对全群珍禽进行4倍量点眼滴鼻免疫,并辅以抗菌药、电解多维,第2天早上回访时,除有一只发病严重的丹顶鹤死亡外,其它丹顶鹤精神状态回转渐好,粪便趋于正常。7月28日回访时所有珍禽均转入正常。
6 小结
(1)新城疫的预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饲养管理、防疫、消毒、免疫及监测五个环节缺一不可。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候鸟迁徒之地,很容易携带病毒至此,笼养的丹顶鹤等珍禽由于抵抗力差极易感染各类疾病。因此,建议每年定期对全群禽鸟进行禽流感、新城疫等疫苗接种,并做好定期消毒和免疫抗体监测工作。
(2)无论发生哪一类传染病,首先要考虑的是把发病群隔离到较远的且处于下风口的饲养舍内,以免通过各种途径造成疫病的传播。该饲养人员仅对未发病丹顶鹤进行了分群饲养,由于新城疫病毒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引发了其它品种禽只也感染了新城疫,由于出现症状前注射了新城疫疫苗,才减少经济损失。
上一篇: 产蛋鸡群卵黄性腹膜炎的预防及治疗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