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业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刘天宝 孙冬梅 山东省蓬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随着养鸡业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鸡病混合感染的情况越来越多,而且症状越来越边缘化,给
兽医诊治难度越来越大,如新城疫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与新城疫混合感染。鸡病频发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给兽医工作者带来挑战。笔者总结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养鸡业以及养殖户常见问题,造成鸡病难以防制的原因等进行了总结,为综合防制鸡病,降低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户收益提供参考。
1 过分依赖疫苗,鸡场管理不到位
预防第一、治疗第二是养殖业基本原则。但是过分强调免疫的作用,可能出现相反效果。工作中笔者发现,养殖户过分依赖疫苗的现象很普遍。比如,选购疫苗时不加分析,而且只买价格低的疫苗;而不是根据疫情需要使用疫苗。然而疫苗用上后鸡仍得病死亡。所以养殖户一定要根据自身需要,包括疫情特点、鸡苗日龄等来选购和使用疫苗,并且要确保疫苗质量。另一方面,有些人认为用上疫苗后,鸡就不得病或者少得病,于是就疏于管理。殊不知再好的疫苗,保护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平时精细的饲养管理、控制环境条件,都是预防疫病不可或缺的措施。所以,努力提高饲养管理水平,认真贯彻消毒制度还是很有必要的,努力做到“全进全出”。
鸡场管理不严,送鸡苗车、送料车随便进入鸡场,因此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质量越来越差,导致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尤其是鸡球虫病很难根除,消毒,投药,打疫苗,养殖户在疫病预防方面做了很多看似很有成效的工作,但实际上鸡群照样发病和死亡。
2 养殖户过分自信,不虚心采纳专业人员意见
很多老养殖户在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方面有一些经验,做事有主见。但过分自信固执己见而易出现失误。如:一些养殖户总以临床症状为鸡病诊断唯一依据,对病死鸡很少做尸体剖检,从而出现误诊误治;治疗疾病时,一些养殖户不听从专业兽医的建议,不按要求用药,总以为自己有经验,导致鸡病没有有效得到控制。 环境在变化,病原在变异,疾病也在发展变化,养殖户应与时俱进,学会随机应变,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鸡病蔓延。在疾病诊断上,经验只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知识的更新,技术的改进是更重要的。养殖户应当善于及时改正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不要觉得做不好很丢面子。同时,养殖户相互之间多沟通、多交流,共享成功经验。只有大家共同行动起来,把养殖大环境搞好,才能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养殖业才能发展壮大。
3 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现在的鸡病特别复杂,不单单是混合感染,即使是单一感染也不太容易判定,尤其是温和型病例,临床非常多见,症状不典型,给诊断带来很大难度。如果兽医从业人员经验不足,误诊误治的现象客观上在所难免。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兽医职业也是谋生重要手段,难免使兽医人员带有个人功利性。虽然兽医从业人员大多数考虑的是更加有效地防控疾病,但也不乏个别人员功利性地考虑如何加大药物销售量,从而诊疗措施不尽科学合理。此外,很多情况下,兽医不做药敏试验,大多根据经验和剖检结果用药,所以,看似同样的疾病,用同样的药物,有的鸡场管用,有的鸡场则没有效果,如同样是大肠杆菌病,因为菌株不同,用庆大霉素、新霉素,还是头孢类药物,不做药敏试验就很难确定。 兽医或相关技术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高有低,职业道德素质有好有差,养殖户一定要认真考察对比,选当地比较有声望的技术人员,否则可能会耽误病情,给疾病治疗造成更大难度。当然,大多数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是好的,养殖户万万不可以偏概全,不信任所有兽医的诊断结论和治疗方案,擅自减少用药量,随便缩短用药时间,任意更改用药方式,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只要大家共同行动起来,在确定科学合理免疫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各养殖户的饲养管理水平,共同创造一个适合于养鸡业发展的大环境,鸡病多发和混乱的局面才能得到根本改变,养殖户才能获得更大利润。
上一篇: 畜禽疾病免疫上的六点注意事项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