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企业资讯
首页>企业资讯>加快畜牧生产方式转变 内蒙古新政给牧民带来实惠

加快畜牧生产方式转变 内蒙古新政给牧民带来实惠

    2011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启动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推动草原生态加快恢复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春节期间,记者一行来到内蒙古草原深处斯琴朝克图的家,却惊喜的发现,虽然斯琴朝克一家养的羊少了,可是收入却并未受到影响。这几天,他们一家三口除了拜年,就是忙着接冬羔。

  斯琴朝克图告诉记者,这些羔羊将在今年9月育肥出栏,再卖掉一些成年羊,就能完成今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减畜任务。“别看我养的羊少了,但是国家政策好,草场生态恢复了,收入也没受影响。”他说。

  斯琴朝克图一家承包了1.9万亩草场,去年养羊近300只。按照“补奖机制”政策规定和有关部门测算出的实际禁牧面积,他去年11月拿到3.7万元的“补奖资金”,并需在3年内将羊的存栏量减少到190只。

  当被问及减畜是否会导致减收时,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目前羊的市场价700元计算,原来养300只羊,每年出栏150只,每年毛收入是10.5万元;将存栏量减到190只,每年出栏95只,羊的毛收入为66500元,再加上3.7万元“补奖资金”,每年毛收入为10.35万元。减去成本支出,实施“补奖机制”政策后的年纯收入与减畜前差不多。


  “草原是我们牧民的根,必须保护好。而‘补奖机制’就是国家拿钱保护草原,还尽量不减少我们的收入,我们坚决支持。”斯琴朝克图说,除了受益于“草原新政”外,近年来,政府实施的免费危旧房改造、风光互补发电设施补贴、孩子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惠牧政策,让他家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尽管室外温度接近零下30摄氏度,但斯琴朝克图的家中依然温暖如春,明媚的阳光透过塑钢窗户照射到客厅的茶几和沙发上,热腾腾的奶茶散发着阵阵浓香。这样的生活环境,让曾住在土坯房里的斯琴朝克图想都不敢想。

  “这几年,我们牧民确实得到了很多实惠,但我也不想只等着政府给钱。以后养的羊少了,我还能抽空学一门手艺,出去干点儿其他事情。”他说。

  据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农牧业局介绍,2011年,苏尼特右旗3351万亩草原全部列入“补奖机制”政策范围,涉及6000余户牧民。这些牧民通过“一卡通”银行卡,领到禁牧资金8000余万元,草畜平衡奖励资金3000余万元,以及牧区生产资料补贴280余万元。 

上一篇: 山东信阳打造生态畜牧 着力发展产业链条

下一篇: 大连獐子岛 走进达沃斯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