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浅析种鸡受精率的影响因素

浅析种鸡受精率的影响因素

刘俊磊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湖北分公司生产技术部

当前,养禽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小作坊式的庭院养殖已逐步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公司之间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乃至大集团之间的竞争。如何充分挖潜降耗,提升种鸡生产潜力,成为各养殖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针对影响种鸡受精率的各项因素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遗传育种因素的影响

遗传育种因素即品种因素,不同品种的种鸡受精率是不同的,肉种鸡低于蛋种鸡,针对遗传育种环节需做好种鸡的选留。

11种公鸡选留

采精公鸡须选留外观发育良好、体质健壮、肌肉结实、第二性征明显、鸡冠和肉髯大而红的个体,过肥或过瘦的个体均会出现精子稀少且活力较低的问题,故而均不能选留;一般在种公鸡的全程饲养过程中,至少需要3次选留,第一次是在育雏结束转育成时将发育迟缓和雌雄鉴别错误的个体淘汰;第二次是在开产前(约2324周龄)按照135以上的比例选留外观良好,雄性特征明显,性反射强烈的个体;第2次应在产蛋中期(产蛋20周左右)再筛选一次,将精液品质较差的个体淘汰。

12种母鸡选留

种母鸡的选留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料量和光照的控制达到尽量高的体重和性成熟均匀度,通过大小分群、调整笼位、限饲、加光等方式促使小体型的个体迅速增肥,大体型个体生长减缓,通过定期称取体重淘汰允许范围之外的个体,确保在人工授精开始前达到尽可能高的体重和性成熟均匀度。

 

2营养因素的影响

为保证种公鸡的足够精液量,必须充分保障种公鸡的日粮营养平衡和充足,否则就会出现能量供给不足而导致的体重下降,精液量减少等问题。相反,若能量过高,则会导致脂肪沉积,体重增加而造成采精困难,所以保证种公鸡的日粮营养供给平衡至关重要。

21蛋白质和能量标准

为保证种公鸡产生品质优良的精液,笼养种公鸡的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一般应保持在14%~16%,代谢能应为1112MJkg。但在育雏、育成各个环节粗蛋白和代谢能水平需有所差别。

22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的补充

研究表明,维生素ADE有助于提高精液量和品质,必须充分保证摄入量,另外部分微量元素如硒、锌、锰等也对精液的产生和品质有较大影响。同时炎热季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易流失,更需保证充分摄入量。另外钙、磷的含量和比例也对种公鸡的性欲反射和采精量有较大影响,也需引起注意。

23蛋氨酸、赖氨酸平衡和体液酸碱平衡

日粮营养在保证蛋白质水平的基础上,为使公鸡保持较高的繁殖性能,需适当补充蛋氨酸和赖氨酸,且需平衡好两者水平。已有试验证明,精氨酸和蛋氨酸直接参与精子生成,在日粮中补充适量精氨酸,能显著增加公鸡的每次射精量。另外,在夏季炎热时,可以在饲料中加入适量NaHCO3以调节机体体液酸碱平衡。

 

3人工授精环节影响

人工授精环节是影响受精率高低的关键一环,在人工授精操作中存在很多细节问题,当这些细节操作不规范时,就往往会出现受精率异常下降的情况。

31精液品质

公鸡正常精液应为乳白色浓稠液体,精子密度一般为25亿~40亿/mL,密度越大,即浓稠度越大的精液一般来讲受精率越高。应定期对种公鸡精液进行显微镜检测,对精液稀少,精子密度小的鸡只应及时挑出淘汰,特别是在产蛋中后期及时补充后备种公鸡更为重要。生产实践表明,对挑选合格的种公鸡定期添加维生素ADE,熟鸡蛋,胡萝卜等均能有效提高种鸡受精率。此外合理的公母比例和采精间隔可有效保证精液品质优良,一般情况下,140的公母比例和隔天采精能够保证得到品质优良的精液。

1)输精过程的现场操作。操作人员的输精手法直接影响受精率高低,所以要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生产实践中常出现以下问题:采精时混入粪便或灰尘等杂质,输精管插入部位太浅导致精液溢出,翻肛时手法过重压破卵泡造成卵黄性腹膜炎,翻肛人员用手指触碰输卵管口,受精时间过长导致精子失活等等,此外,采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人员是否相对固定等因素均会影响最终的受精率。

上一篇: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疗方法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