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以下内容来自笔者的观察和采访,主观,主观,非常主观,仅供参考(求生欲拉满)。 就笔者观察,综合下来,外企确实是被养殖业从业者吐槽较少的对象。 抛开业内固有的问题(如工作环境封闭、难正常休息)难以改变不谈,职工常吐槽、在意的烦恼绕不开五险一金、管理严苛动辄扣钱、末尾淘汰等,而在这些方面,外企表现得的确比本土企业更具人文关怀。 养猪企业中,一谈到外企常令人联想到正大。比起薪资,正大的福利待遇更令人心生好感,尤其在同梯队集团猪场尚且无法保证一金的映衬下,按规缴纳五险一金的正大明显更易获得求职者的信赖。 不同地区的缴纳标准可能存在差异,但一般正常缴纳 动辄扣钱、裁员辞退,也很少与正大挂钩;恰恰相反,即便在猪价低至5元期间,正大也在招人。 曾有正大前应届技术员如此评价公司与其他猪企的差异: 正大更多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这也是新员工为什么前期一两年的工资一般不高的原因。事实上,这个工资在业内算是标准水平了,你就值这个价,公司就看你这个人能不能耐得住性子,倘若连一两年都坚持不下来,凭什么提拔你? 等你达到一定的价值,技术厉害了,能为公司挣钱了,在这时,和领导商量一下,升级加薪,不就一句话的事,领导能不给你升?曾见过一位上市猪企的场长,入行8年竟只懂产房,换作在正大,他能当场长? 上述固然是一人之言,但也从侧面佐证了正大畜牧业“黄埔军校”的美名。(推荐阅读:从不裁员从不空降,追海大赶新希望的正大,是“养老”外企还是“黄埔军校”) 除开正大,国内禽业、动保等领域亦有外企,相比本土企业,它们在薪资架构、调休休息、制度管理等方面的确更加规范和严谨,无论是对求职者还是对企业自身都有更高的职业要求和人文关怀。 比如某美资外企养禽公司,入职即有10天年假,月休8天集中调休;还有某动保外企,保证每年固定涨薪。 当然了,笔者也不是外企吹,外企也不全是“岁月静好”的行业“净土”。 一方面,它们的入职要求高。 如正大一直在业内被传偏爱本科及以上学历,奈何畜牧业内大专生才是主流。而动保类外企在学历要求上更高,即便技术服务类岗位,也会要求硕士学历,降低要求也得是名校科班本科生。 毕竟有外资背景,公司内部管理层可能不懂中文,因此英文熟练度成为不少人迈入外企的拦路虎。 另一方面,外企的薪资弹性不如本土企业。 纵使土著企业有多不好,但行情起来时,它们提供的薪资将远远超过外企。牧原、双胞胎、正邦曾被传出的高薪,其数字之大引得多少人“竞折腰”。 薪资上限高,晋升速度也远比外企快。国内企业一年场长的励志故事很少在外企上演,当真金白银砸到你面前,很少人能岿然不动。 这也是外企人离职的主要原因。一切朝钱看!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岁月静好”还是“爆肝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