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辛华锋 黑龙江省肇州县永乐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乳脂率是衡量奶牛生产性能的主要指标。生产中有很多因素能够影响奶牛的乳脂率,但遗传和饲料是 2 个主要因素。同时,饲养管理对乳脂率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目前,我国除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奶牛的乳脂率可达到 3.4%~3.6%外,其他地区大多在 3.0%~3.2%,而日本平均乳脂率已达 3.8%。
1饲养乳脂率高的品种
一般产奶量高的品种乳脂率较低,低产奶量的品种和乳肉兼用品种乳脂率较高。在饲养品种选定以后,牛乳成分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所以进行合理选种选配有利于提高后代的乳脂率。荷斯坦奶牛的乳脂率在 3.7%左右,遗传率为 55%。在品种改良过程中,要兼顾奶牛产奶量的提高及牛奶理化指标的选择。乳脂率较低的奶牛,尽量选择可以提高乳脂率的公牛冻精配种,这样培育出的后代,在其产奶量显著提高的同时,乳脂率也能得以相应改善。
2 搞好饲料配制和供应合理搭配
精粗饲料比例在奶牛日粮中,精饲料对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有重要作用,但不能随意增加用量。必须根据奶牛的产奶量及生理阶段,合理搭配日粮,严格控制精粗料比例。精料过高会导致奶牛肥胖,危害健康,减少瘤胃乙酸产量,从而降低乳脂率。生产中应以多汁、青干草等优质粗饲料为主,在充分供给优质青干草等粗饲料后,不足能量由精料供给。在饲喂上,也应做到先粗后精,精料尽量做到少量多次,绝对避免 1 次摄入过量的精料。
3注意饲料 pH 值和日粮结构
在瘤胃内,乙酸与丙酸比值愈大,乳脂率越高。乙酸占总脂肪的 80%时,乳脂率最高。饲料 pH 值是干扰瘤胃乙酸发酵的主要原因,根据分析,精粗比例应为 40∶60,粗纤维含量不少于 13%为宜。一般情况下奶牛在精料满足需求时,要保证充足的粗料供应,使粗纤维刺激反刍和唾液腺分泌,保持瘤胃正常的pH 值。日粮中粗纤维饲料长度也不能过短,一般应在7 厘米左右。过短减少了奶牛的反刍和咀嚼时间,降低瘤胃 pH 值,减少乙酸产量。
4注意日粮的可消化性和物理形态
饲喂奶牛要注意日粮的消化性,高产奶牛日粮消化率不应低于65%,无论精料还是粗料,都应注意其消化性能。在精料中易分解的是大麦,高粱、玉米相对较差,在粗饲料中,以禾本科青干草为易分解,其他牧草相对差些。要注意日粮的物理形态。精料的籽实类以打碎或压碎为好,特别是小粒的籽实,如大麦、小麦、燕麦等。有试验证明,饲喂碾压籽实可缓解高产时乳脂率的下降。用甲醛处理豆饼,乳脂率、产奶量均有提高。有人用啤酒酵母培养物发酵精饲料饲喂奶牛,乳脂率提高了 18%~23%。青粗饲料中约20%~25%的牧草长度应在 10 厘米以上,青贮牧草可适当长些,可增加饲料在消化道内的时间,达到提高粗纤维、干物质的消化率,提高乳脂率的目的。
5控制使用青贮饲料
经试验,青贮玉米在奶牛稳产方面效果明显,一般饲喂量占日粮干物质的 20%,若快速加大喂量,乳脂率却相应降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青贮玉米的 pH 值较低,过量使用会造成瘤胃生成乙酸量减少,致使牛奶乳脂率下降。
6改变饲喂的次数和方式
饲喂次数越多,牛的咀嚼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分泌乙酸量越大,乳脂率就越高。较好的饲喂顺序是,先自由采食干草→青贮→精料→啤酒糟。在改变日粮结构(增加粗纤维的采食量)及饲喂方式时,能明显提高乳脂率,从而达到稳产增效的作用。
7饲喂脂肪类添加剂
研究表明,饲料中的脂肪有 65%用于形成乳。在每头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酸钙 300 克 / 天,能使奶牛产奶量提高,乳脂率提高 13.16%,奶中悬脂、亚油酸、钙分别增加 18.20%、25.55%、17.25%。每头奶牛每天添加 364 克脂肪,能提高产奶量,乳脂率提高 13%~18%。用 0.9 千克棉籽代替 10%常规精料,产奶量无明显变化,乳脂率增加 8%,饲料成本下降。
8维生素类添加剂
添加烟酸能使奶牛的产奶量提高 2.3%~11.7%,乳脂率提高2.0%~13.7%。奶牛产奶前 30 天和产奶后 92 天,日粮中补加胡萝卜素制剂 7 克,每个泌乳期净增产牛奶 200 千克,奶中的维生素 A 含量提高21.5%。在乳牛日粮中添加维生素 E,能增强乳牛机体免疫力,提高泌乳量,防止奶中脂肪氧化,延长牛奶脂肪酸败时间,有利于牛奶的贮藏。
上一篇: 饲料加工工艺对饲料安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