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此病不仅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的危害,造成损失,而且鸡白痢沙门氏菌能够在家禽肠道内定植,在加工禽胴体时污染鸡肉,继而进入人们的食物链,成为人沙门氏菌感染的潜在来源。
鸡白痢防控措施
为避免和减少损失,应采取综合措施来控制鸡白痢对鸡群生产性能造成的危害。
生物安全措施
个别养殖场可以借鉴,但是很难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通过提高饲养管理水平达到将病原体控制或消灭在饲养场的防制措施,是目前国际上提倡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策略。
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定期清扫养殖场环境,清洗各类仪器、设备、器皿、器具(蛋托、孵化器、运输车辆)等。及时清扫粪便并进行发酵处理。使用经过严格培训、素质高的饲养员。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保证水、空气清洁不被污染,尤其是孵化房和
育雏室内的空气必须经过过滤。种蛋和雏鸡必须来源于无沙门氏菌的种鸡群。种蛋每天收集 4次,并及时进行熏蒸消毒,但实际生产中即使采用熏 蒸和卫生消毒以后仍有沙门氏菌存在。减少生物携带者带来的危险,如定期用药物杀灭老鼠和昆虫(尤其是苍蝇),出入场人员要更衣消毒,必须对死鸡进行适当的处理。
2.鸡体净化
鸡体净化存在的问题是实际操作成本过高,监测手段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有待提高,很少有养殖场能够做到。初生雏鸡进入育雏舍之前要严格挑选,凡脐带愈合不良、患白痢或脐炎、瘫鸡、毛色不纯正、体重过小者全部淘汰。不能在鸡舍旁设置隔离室或隔离栏。育雏期结束后,严格淘汰病、残鸡。进入产蛋期时,进行最后 1 次彻底挑选,淘汰比例为 2%~3%,尤其对消瘦排黄白、绿样粪便的个体要严格淘汰。
如果为笼养鸡群,从育成舍转入产蛋舍内的 2 星期内,要巡视鸡群,发现异常个体立即淘汰。执行定期检疫措施,定期对种鸡群检疫是净化鸡群鸡白痢的有效措施,可应用全血玻片凝集实验方法。一般种鸡群的检疫每年需进行2~3 次,第 1 次可在 40~70 日龄,应连续检疫 1~2 次,每次间隔 10~15 天;第 2 次应于开产前2~3星期进行;第 3 次在产蛋高峰后,坚持淘汰阳性鸡和可疑鸡,以达到净化鸡场的目的。
3.抗生素治疗淘汰阳性群体,并不意味着能控制反复感染,应同时使用药物来控制环境中的病菌感染。抗生素治疗是控制沙门氏菌感染的有效手段。养殖者应根据本场用药历史、发病季节、日龄等制定较为完善的药物治疗程序,把疾病消灭在萌芽阶段。雏鸡与育成鸡阶段尽量预防用药。正确选择药物。
对发病鸡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进行药敏实验。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有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喹恶啉等),硫酸新霉素,强力霉素,金霉素、硫酸抗敌素,氟苯尼考,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可选用“速服宁”(成分为磺胺嘧啶、三甲苄氨嘧啶增效剂),另外加入赋形剂,按 1∶5 比例配制成混悬剂,该药对产蛋率和孵化率均无影响,可作为产蛋期首选药物。用法与剂量为“速服宁”1 毫升兑水5 千克,每天 1 次,连饮 3~5 天,可起到治疗作用。产蛋前 1 星期用“速服宁”饮水 3~5 天,产蛋高峰期再饮用3~5 天,可起到预防作用。
4.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是通过应用沙门氏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而达到防制的目的。传统的沙门氏菌疫苗有菌体灭活和弱毒活苗;新型号的疫苗有亚单位苗、重组疫苗等。由于弱毒活苗有毒力强的危险,新型苗还不完善(如价格昂贵、效果不稳定等),因此,如何提高灭活苗免疫效果成为研究热点。
5益生素益生素是通过改善动物胃肠菌群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致病菌感染的活性微生物。肠道菌对促进食物消化及肠道中营养物质的吸收都很重要,这些细菌不仅能在肠液中循环,也能吸附于消化道并覆盖于肠道表面。出雏时,雏鸡的消化道无菌,出壳后从环境中摄入的细菌将会在肠道中定植,最终阻止病原体的繁殖。
然而,细菌在消化道中繁殖需要几天,在盲肠中,细菌完成繁殖需要花数星期。特别在孵化后最初几小时和几天内,自然界中微生物群不能阻止沙门氏菌的侵入。因此,在孵化箱或雏鸡生产过程中,沙门氏菌构成了重要的污染因素。对新生雏鸡使用益生素,可有效控制沙门氏菌。
6 新型饲料添加剂聚合物添加剂,如从酿酒酵母中提取的甘露聚糖寡糖,是不可消化的糖类,能增强消化功能、刺激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能占据肠上皮细胞,使致病菌不能吸附而降低鸡感染的机会。饲料中添加有机酸可改变胃肠道环境,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饲料中使用饲料酶。饲料中含大量的纤维和非淀粉糖类,如纤维素、β- 葡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木质素、果胶多糖等。非淀粉性糖类被分解为可溶的组分,因其能增加粘度,从而降低消化率和吸收率,延长饲料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给沙门氏菌繁殖创造良机。
因此,在饲料中添加外源酶,就可以加速饲料中各种组分的分解,为机体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淀粉、蛋白质等,以增强机体抗病力。另外,由于饲料中组分的分解快速,提高了饲料的消化率,因此减少饲料在消化道中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了沙门氏菌增殖的机会,达到控制鸡群感染沙门氏菌的目的。
上一篇: 饲料加工对水分控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