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育好蛋雏鸡需要严格把好“六关”

育好蛋雏鸡需要严格把好“六关”

    育雏期是从雏鸡出壳到第 6 周龄为止的饲养管理阶段。针对此期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生长速度快、消化能力低、抗病能力差、代谢旺盛、敏感性强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努力培育出成活率高、体型达标、均匀度好、抗体水平高、抗应激能力强的雏鸡,就成为本阶段的工作目标。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在育雏阶段需要严格把好“六关”,方能育好高质量的蛋雏鸡,为后续生产打好基础很重要。现将经验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

  1温度

  刚出壳的雏鸡,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完善,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进雏前 1 天育雏舍要提前试温,进雏后雏鸡所处位置温度必须达到 35~37℃,并保持相对平衡,不宜忽高忽低,波动太大。最初的 3 天舍内温度波动不宜超过 1℃,以后随日龄增加逐渐降温,每星期下降 2℃左右,直至降到 20~22℃。实践中,做到日夜随时查看温度计,再观察鸡群状态。当鸡群紧靠热源挤在一起发出“吱吱”叫声,表明温度偏低,需适当提高温度;当雏鸡四散远离热源,张开双翅,张口呼吸,则温度过高,需要适时降温;雏鸡分散均匀,舒展而活泼则温度适宜。

  2开食

  雏鸡出壳后,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消化道中腺体产生的消化酶少,消化道短、容积小、消化能力差,因而对雏鸡要饲喂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吸收的精料。当雏鸡入舍后休息 30 分钟,先饮水后开食。1~14 日龄少喂勤添,每昼夜饲喂 10 次以上,使用专用强化幼雏料。白天可在饮水中添加 0.1%电解多维、3%葡萄糖,夜间换成无药的清水。

  3湿度

  前期雏鸡采食和饮水都较少,排粪也少,垫料中水分蒸发不多、环境干燥,要增大环境湿度,可在地面洒水、火炉上放置水盆或水壶加热产生气雾增加湿度。1~10日龄,舍内相对湿度为60%~70%;10日龄以后55%~60%。湿度太大容易使垫料发霉,产生曲霉菌病,此时应在保持室内温度的情况下,尽量通风,降低湿度。夏、秋季节连续阴雨,天更应防止潮湿。

  4通风与光照

  由于雏鸡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需要足够的氧气的同时也呼出较多的二氧化碳,加上舍内温度较高,粪便分解产生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空气质量下降,久之则雏鸡易发生呼吸道等疾病,饲料报酬低,性成熟延迟,抗病力减弱,发病率增加。要经常通风换气,及时排出污浊空气,始终保持空气清新。切记处理好保温和通风的矛盾。入雏舍前 3 天可实行 24 小时光照,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 4~5 瓦,以后每天减少光照 1 小时,一直减到 10 小时,同时减弱光照强度到每平方米 2~3 瓦。注意光照灯泡不可离鸡太近,否则容易啄肛。使用多列灯泡时,应交错悬挂,灯距 3 米左右。

  5饲养密度与断喙

  饲养密度大小应取决于雏鸡的品种、日龄、通风条件、饲养方式等,如笼养雏鸡,每平米 50~60 只为宜。如果密度过大,鸡群拥挤,活动困难,采食不均,强者多食,弱者少食,使鸡群发育不齐,体质下降,易感染疾病和啄癖,增加死亡率。密度过小,不利于保温,浪费笼舍。合理的密度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发育。断喙是为了防止鸡啄癖产生的措施,通常在雏鸡进入 8~10 日龄进行。断喙长度为上喙 1/2,下喙1/3,断喙时准确迅速,防止流血。断喙前后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 K,防应激和出血。

  6 防疫

  鸡场和育雏舍都要设置消毒池、消毒垫,进鸡舍必须更衣换鞋。进雏前 14 天就要将舍内外设备、用具、笼舍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干净,清理鸡舍四周的杂物、杂草,地面墙壁可用 2%火碱溶液喷洒。设备、用具等可用碘制剂、氯制剂、季铵盐类交替消毒备用。进雏前 7 天关闭门窗,使用甲醛熏蒸消毒。进雏前 3 天通风移出器具,然后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 1次。鸡舍周围铺撒生石灰并洒水,以起到消毒环境的作用。经过一系列彻底而有效消毒后,禁止外来人、畜、车辆的再污染。日常每 2~3 天常规消毒 1 次。

  预防接种是雏鸡阶段必须做好的工作。其是防止传染病发生所采取的必要措施。鸡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雏鸡入舍后就要按时、保质、保量做好各种免疫,使鸡群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能抵抗各种疫病的侵袭,保证鸡群健康成长,为产蛋期工作奠定基础。(沈安喜 史朝俊 史友琪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一篇: 奶牛干乳期管理及干乳方法探讨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