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附红细胞体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 (Eperthrozoon suis)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引起的一种以红细胞压积降低、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白细胞增多、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人畜共患病。
近几年,随着规模舍饲肉羊的不断发展,部分地区肉羊附红细胞体病屡有发生,如不重视将会给养殖场户造成较大损失。现将当地两起山羊暴发附红细胞体病及其防制报告于下,与同行商讨。
1 基本情况
我县黔华养殖公司羊场,饲养本地山羊516只,种公羊10只;成年波尔山羊公羊3只,母羊7只,羔羊105只;英格奴比种公羊5只。成年波尔山羊是2004年10月从外地引进。平正乡15户养羊专业户,联合饲养山羊3215只,其中有波尔山羊、英格奴比种公羊和贵州本地种公山羊50多只。羊只基本实行常年白天放牧,晚上补充少量的精料,但遇雨天不放牧,割自种的黑麦草饲喂,饮山泉水,宿棚架舍。
2 发病情况
黔华养羊场105只2~4月龄的羔羊,从2005年1月25日至3月9日发病72只,羔羊发病率为69%,至3月9日死亡31只,病死率为43%。平正乡3215只山羊,发病2125只,发病率为66%,死亡1532只,病死率为72%。黔华羊场发病的主要是3个月左右的羔羊,平正乡主要发生在孕羊和羔羊。
3 临床症状
1、病初体温升高至40-42.0 ℃,稽留热,病羊先流清鼻涕后变为浓稠鼻液,精神差,食欲下降,呼吸急促,发病后期逐渐消瘦,体温降至39.5-40.5℃。
2、严重贫血,血液稀薄,皮肤及可视粘膜苍白,皮肤及眼角膜黄染,个别羊有尿液呈深褐色或血尿,下颌及胸腹下出现水肿现象。
3、四肢无力,步态不稳,走路摇晃,不愿站立喜躺卧。
4、血常规检查:红细胞数减少到正常水平的25%,血小板减少,血色浅红,血色素平均为52%,白细胞增加,嗜中性细胞增加。
4 主要病变
全身皮下有多量的黄白色胶冻样渗出物,尤以头部、前躯胸下、后躯腹下为重。全身淋巴结肿胀,切面呈灰白色,多汁。腹腔内有2~3L淡黄色的液体,消化道从胃至直肠前端包有一层0.2~0.5cm厚的胶冻样物质。肝脏脂变,呈土黄色,体积缩小。脾脏略肿胀,被膜下有少量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切面多汁,结构模糊不清。肾脏呈灰色,皮质与髓质界线不清。心外膜有少量的针尖大小出血点;心脏冠状沟纵沟几无脂肪,仅有一胶冻样物质包裹;心肌呈土黄色,质地柔软,有少量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5 诊断
本病以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可初诊,但应与其他血原虫相区别,确诊需进行血液学检查。方法:取静脉鲜血一滴,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后,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如发现有圆形、椭圆形或星形绿包闪光形小体在血浆、红细胞旁作扭转运动,或发现红细胞边缘不整,并有星光闪亮,即可确诊。
治疗及预防方法
1、治疗方法
a、三氮咪5-6毫克/公斤体重,使用时用生理盐水配成5%-7%溶液深部肌注,每日一次,连用2次。
b、四环素与土霉素10㎎/㎏体重肌注或静注,每天一次,连用三天。
c、长效磺胺类药物对附红体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d、对症辅助治疗,补液强心、输血及肌注牲血素、维生素C、维生素K等。但需注意一次补液数量不宜超过200毫升,以免引起血容量迅速增多,造成血液内红细胞相对减少,运送氧气能力下降,造成急性缺氧死亡。
2、预防措施
附红体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加强羊群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可减少感染发病机率。同时提高防病意识,提前药物预防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生产实践中出现典型症状的病羊治愈率相对较低,仅为40%左右,所以要把预防工作放在首位。
a、加强环境消毒,消灭蚊、蝇、虱、蜱等吸血昆虫及其场内滋生地;加强注射器械与用具清洁、消毒,羊群预防、治疗注射时做到每只羊一个针头,以免相互感染。
b、有该病发生的地区,每年4月底5月初,用三氮咪预防剂量4-5毫克/公斤体重,全群羊只注射一次,隔7 天再注射一次。注意严格控制用药量,减少副作用发生。
上一篇: 我国饲料企业分销渠道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