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五年,并不算长的时间。在古老的黄龙府农安却上演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县域经济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昨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县域发展工作会议,对“十一五”特别是2009年以来全省县域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2010年度全省县域综合发展优胜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农安县获得2010年全省县域综合发展一等奖,成为全省县域发展的“排头兵”。
这份殊荣来之不易。
五年前,农安县全口径财政收入仅为2亿元,而今年,农安县却把目标锁定为20亿元。他们用事实向世人宣告,农安初步摆脱了“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尴尬,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县向新兴工业强县、现代农牧大县、特色文化名县的转变。这一历史性的跨越让农安县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让我们再次细细品味一组数字:2010年,农安县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5.5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7.25亿元;截至今年9月末,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5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8.5亿元;预计到今年年末,全口径财政收入将突破20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将突破10亿元。
是什么催生了发展的加速度?是什么让农安稳稳地站在了新起点?省委、省政府始终注重县域发展,持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市委、市政府也把县域作为“三大板块”之一强力推进,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高广滨和市长崔杰等领导多次赴农安调研指导,“统筹‘三化’发展、实施‘三动’战略”、“实行工农联动,注重产城融合”、“通过发展工业经济带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一个个含金量极高的发展战略让农安奏出了发展的最强音。
工业经济成为引擎
重大项目爆发惊人能量
农安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主攻重大项目,坚持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并重、扩大增量与优化存量并举,使项目建设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投资60亿元的广东工业园、投资60亿元的华能热电、投资20亿元的龙源风力发电、投资7.8亿元的新大石油等一批重大项目在农安生根。”
“接受长春近距离、高强度辐射,规划建设了为一汽、轨道客车配套的核心承载区,引进建设机械加工重点企业57个,总投资59亿元。”
“计划总投资50亿元的大成工业园项目、富士康(长春)科技产业园项目、投资6000万美元的旺旺食品项目、投资5亿元的一汽试验场、投资20亿元的大唐生物质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积极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县有112个新上项目破土动工。”
关于项目建设的好消息接连不断地从农安县传来,这片热土俨然成为项目的聚集地。随着投资规模不断突破,项目质量不断跨越,带来了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提速增效。农安的产业结构由原来的“两柱擎天”一跃变为多元支撑,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石油化工、新型能源、新型建材和机械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在工业经济的强势拉动下,2008年以来,农安县全口径财政收入以每年5亿元的速度递增。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县引进投资超3000万元的大项目187个,累计引进外资1.24亿美元、内资93.2亿元。
发展的道路从来不只有鲜花和掌声。在这份骄人成绩的背后,记录着农安县不断突破困境、增强合隆经济开发区和农安工业集中区园区承载能力的超常规举措;记录着农安县通过引进建设新大石油、华润啤酒等重大项目,完成对炼油厂和啤酒厂两大支柱企业的重组和扩产改造的艰辛。仅2010年,石油化工、食品加工两大支柱产业就实现产值77.3亿元、税金7.3亿元。
“在发展项目上,我们只争朝夕。”农安县委书记李忠斌的话掷地有声。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意识,鼎基新能源项目从引进到落地只用了10天,“农安速度”正成为一张含金量极高的名片。
工农两业协调发展
农牧经济演绎激情羽化
“在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农业不能丢,农业品牌要进一步擦亮。”以农兴工、以工促农,实现工农两业协调发展,这是农安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
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作为两翼,农安县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累计投资7.4亿元加强水利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松城灌区续建配套等十大水利工程,进一步健全了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牧业安全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粮食产量、畜禽饲养总量、肉类总产量不断刷新着历史纪录。
全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5亿斤以上的阶段性水平,2010年达到66.26亿斤,两度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今年将再次实现历史性突破,超过80亿斤。全县肉类年总产量达到72万吨,连续十年保持全国第一,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1亿头(只),连续12年保持全省第一,被评为全国首个县级优质肉食品生产基地。
按照引龙头、建基地、创品牌、保安全、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农安县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先后引进建设了大连成达、青岛康大、辽宁曙光等一批农牧龙头企业,形成了粮、猪、鸡、鹅、兔多条农牧产业龙。
一批农牧龙头企业的引进建设,使农安农业产业化发展拥有了核心动力,拉动、带动着现代牧业经济迅猛发展。全县投资百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45户,年实现产值160亿元,带动20万人就业,建设完成1000个标准化牧业小区,构建起了“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格局,未来三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将达到300亿元。
做大做强中心城镇
搭建产业强力集聚平台
农安围绕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发展环境、拉动产业和人口集聚的目标,高标准、大气魄推进城市开发建设。基础性投资强势推进,带来了城乡发展环境的焕然一新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
累计投资4.8亿元,改造了城市主要街路和巷道;投资35亿元,启动实施了供水、供电、供热等一批重大基础性投资项目;以每年30万平方米的速度推进棚户区改造,城区楼房保有量达到600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体育馆、职教中心、人民公园等14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完成。
战略性投资效应凸显,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发展布局日益优化。
农安着眼于拉大城市框架,启动了6.64平方公里的南部新城建设,目前已完成土地收储78公顷,实施了文化活动中心等重大城市建设工程,今年年底将粗具规模。
先导性投资不断强化,使农安成为投资的洼地、创业的福地、回报的高地。
累计投资10亿元,集中打造了合隆经济开发区和农安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覆盖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全部实现了“八通一平”。
到2015年,农安县城将成为拥有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万人口规模的现代绿色宜居城市,基本实现由传统小城向现代化中等规模城市的嬗变。
“从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到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再到‘十二五’期间,国家卫生县城和健康文明县城联动创建,农安以创城为统领,展现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宏大气象。”农安县长王海英说。
凝聚发展强大力量
打造“实干农安”新形象
“和谐农安”“效率农安”“实干农安”……这是人们感受到的农安,也是农安展现给世人的新形象。
一个地方能不能实现快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在农安县,在发展经济这件大事上,从来没有无谓的争议,农安县领导班子以低调务实的作风,焕发干部群众的激情,各级干部始终保持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相互支持、同台唱戏,以和谐促发展,营造了戮力同心、团结拼搏的发展局面。
按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高广滨提出的“视野要宽、手笔要大、调子要低、效果要实”的要求,农安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举措,激活发展动力。
着眼于打造开放合作的发展高地,农安与吉林大学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建立油母页岩开发利用基地;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合作,提升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的品牌效应。
农安充分利用乡情资源,积极探索乡情招商的新路径,通过在北京、天津、广州等地举办经济发展座谈会,有效提升了农安的城市品牌,促进了重大项目的引进。
为了农安人民的利益,各级领导干部动起来、跑起来,迈开步子,沉下身子,争取资金,争取项目,2008年以来,累计投资70多亿元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实现了小财政办大民生;在一系列大会战、攻坚战中,广大干部群众奋力前行,永不懈怠,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随着县域经济不断实现突破,农安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力量不断凝聚,信心更加坚定,人心思进、人心思干、人心思快,凝聚起同心同德、和衷共济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