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重庆涪陵: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75%

重庆涪陵: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75%

    养殖业的粪污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好坏。近两年来,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区生态环境局积极探索创新养殖粪污治理新模式,积极试点并成功推广异位发酵床粪污治理技术,破解了畜牧养殖产业带来的环境治理难题,有效地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有力地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畜禽养殖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运用粪污异位发酵床技术

    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

    今年47岁的沈代富是李渡街道石龙社区7组的生猪养殖大户,养殖生猪已有十余年,2018年生猪出栏量达2000余头。

   “以前使用的粪污处理方法不能实现粪污的有效、彻底处理,粪污臭味扰民和利用环节出现跑冒滴漏的情况时有发生。”沈代富说,这让周边群众颇有怨言,而且生态环境监管部门也时常前来执法检查,责令他进行整改。但每次整改后,过一段时间又会出现同样的问题,这让他很是头疼。

    据了解,以前养殖场(户)普遍使用的是“沼气(厌氧)—还田还土”传统养殖粪污治理技术,即圈舍产生的粪污收集之后,经过干湿分离,干的粪便通过堆肥发酵后还田还土种植蔬菜粮食,液体进入沼气池,通过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供能、沼液还田还土。

   “这种模式本来也是一种生态的养殖模式,但由于该种模式粪水产生量大,同时受制于全区山地丘陵地形,耕地分散小块现状影响,往往存在沼气池、沼液储存池容积不足,停留时间短,有机物浓度高,还田利用管网建设距离长、运行维护难,损坏后又难以及时发现,导致粪污乱流,以及粪污还田面积不足,粪污过量还田还土必定排入外环境造成污染等。”涪陵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上述问题制约了全区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区生态环境局积极学习借鉴新的养殖污染治理经验,将异位发酵床技术引入区内并成功落地推广。2018年,沈代富正是在区级部门的指导下,参观借鉴区内同类养殖场异位发酵床粪污治理模式,狠下决心积极筹措资金,投资50余万元修建了粪污异位发酵床。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不臭了,而且实现了粪污的‘零排放’,所有的粪污最终形成了有机肥,不但解决了长期困扰我的污染问题,而且有机肥还能卖钱创收。”沈代富说,异位发酵床粪污治理设施投运半年以来,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他的粪污污染难题。

    全区已建成100余户

    60余户正式投入运行

    涪陵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粪污异位发酵床技术的重点在于:一是通过改造养殖饮水设施,实施圈舍漏粪改造,达到源头粪水减量;二是减量后的粪污经收集池、搅拌器实现均质化,均匀喷向异位发酵床;三是适时翻动发酵床中拌有益生菌的垫料,实现生物好氧发酵,不断把粪污含有的有机质及其产生的臭气吸附分解掉,水分除了微生物自身代谢繁殖外,其余利用发酵时产生的热量逐步蒸发掉,最终剩下的垫料经过简单加工便可制成有机肥,而有机肥还田还土资源化利用基本不受距离空间限制,真正实现全部粪污“零外排”。

    据介绍,该技术不但克服了传统养殖污染治理技术带来脏乱臭的难题,还弥补了粪污同位发酵床技术不适应全区高热、高湿度气候,畜禽圈舍空气质量差、畜禽易生病,仅适用生猪养殖的技术缺陷。

    据了解,涪陵区于2018年引进、推广并实施粪污异位发酵床技术,目前全区已推广建设100余户,60余户已正常投入运行。“通过推广粪污异位发酵床技术和现有养殖沼气工程,围绕以畜禽养殖粪污有机肥化、能源化为主要方向,预计今年年底,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75%,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将达到95%以上,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将达到100%。”该负责人说。

    接下来,涪陵区生态环境局还将联合相关部门,针对粪污异位发酵床技术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配套跟踪开展饲料添加剂使用,拓宽发酵床垫料来源,使用垫料有机肥的农用地土壤质量、种植农产品质量、养殖肉产品品质等调查、监测等研究。

   “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全面强化环境安全、防疫安全和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推进全区农业种植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该负责人说。


上一篇: 辽宁:明年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要达到75%以上

下一篇: 批次化生产提高猪只整齐度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