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生猪养殖绿色循环 产业延伸大山深处

生猪养殖绿色循环 产业延伸大山深处

    米易县万民生态农业生猪产业化示范基地占地640余亩,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目前存栏祖代种猪400头、父母代种猪300头,存栏商品猪达到6000头左右,每天产生的沼液达到126.94立方米。经过多年探索,逐步形成了“猪—沼—电—果(菜、粮)”农业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在当地老百姓中被称为“生态循环农业——万民模式”,其特点是把养殖和种植有机结合起来,变废为宝,使养殖和种植互为原料,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以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万民模式”的绿色效益

  为使生猪养殖产生的粪污得到循环利用,该基地采用干湿分离法、厌氧发酵处理等技术手段,将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的粪污进行循环利用,除了将干粪用作玉米、芒果等经济作物种植的肥料外,还将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作生活燃料。

  伴随着沼气综合利用的不断发展,沼气燃烧发电也走入了示范基地负责人的视野。在万民生态农业生猪产业化示范基地旁,一座白顶蓝身的一体化厌氧处理站格外显眼,它身边的一排平房内,已经装配了沼气发电机组,目前正在试运行阶段。过去,万民生态农业生猪产业化示范基地每月都要缴纳9000元左右的电费。“等到沼气发电正式运行,全基地的照明、取暖都可以用上沼电,这样可以为公司节约一大笔生产成本。”米易县万民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先华告诉记者。

  此外,万民公司还栽种了1.4万余株晚熟芒果,其他果树近2万株,套种紫花苜蓿牧草400亩,不仅起到了水土保持、改善环境的作用,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预计每年收益超过20万元。而种植这些经济作物所需的肥料全部来自示范基地产生的沼渣、沼液。

  产业“延伸”大山深处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拿到免费的有机肥,节省了去农资店买肥料的钱和往返的路费。”仁和区布德镇的欧先生对记者说。

  欧先生说的免费有机肥是攀枝花市宏福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座落在仁和区布德镇中心村大山深处的宏福公司,是国家农业部授予的“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

  2010年,宏福公司与当地村委会签订了排放协议,将生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沼液,无偿向当地农户田地、果园进行输送,实现了生猪养殖的绿色“延伸”。

  据了解,近年来,宏福公司在环保方面投入资金超过了114.8万元,通过不断完善清粪工艺、沼气综合利用等环保手段,达到了无公害生猪养殖标准。

  该公司养殖场通过采用干湿分离法,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尿液和污水在猪舍内直接分离。干粪由人工收集,并送入干粪堆场进行堆肥发酵,发酵后的干粪作为有机肥还田。

  另外,养殖场内分别建有雨水排放沟和排水排放管道。雨水通过明沟排放,猪舍内猪的尿液和圈舍冲洗水通过污水管道排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作为养殖场生活、生产用燃料。

  目前,宏福公司养殖场常年存栏生猪3000余头,年收入达到1046万元。为提高对生物能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公司计划将沼气发电引入到标准化生猪养殖中,最终形成“猪—沼—电—果”生产模式。

 

上一篇: 猪场与高速路的尴尬事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