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李胜利:国际奶牛业发展动态及展望

李胜利:国际奶牛业发展动态及展望

    摘要:国际奶业这种生产和供需情况的变化对中国有传导性,对中国影响很大。其中受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影响最大,尤其新西兰。中国进口的牛奶有80%来自新西兰,新西兰的奶非常有竞争力。中国进口是必然的,未来中国的金融市场、服务市场将会更加开放,所以绝对不可能禁止进口牛奶,我们必须提高我们的市场竞争力。

    一、国际奶业最近发展情况

    世界奶类生产量在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长率是2.3%,2016年全球奶产量8亿多吨,增长率2.3%,接近1700万吨。

    2009年、2012年和2016年对于整个世界奶产量,包括中国都受到很大影响,2007年是一个高点,因为都在抢奶,当时世界的奶粉的价格是一个标志性的,达到五千美元,整个奶源缺乏。2008年中国出现牛奶安全问题,导致奶价下跌,包括世界奶价同样下降。

    2016年的增长是990万吨,增长率大概是1.2%,也是1998年以来的最低点。2014年增长达到2500万吨,超过了3%,2500万吨要喷粉将近300多万吨奶粉,就造成整个供需变化。如果增量超过3%就会造成供过于求,造成奶粉价格下跌。价格低谷是由之前过高的边际利润生产过量的牛奶导致。长期的低价格又会导致牧场长期低成本运营,产量降低使未来供给重新低于需求增长,从而再次推高价格。

    国际奶业这种生产和供需情况的变化对中国有传导性,对中国影响很大。其中受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影响最大,尤其新西兰。中国进口的牛奶有80%来自新西兰,新西兰的奶非常有竞争力。中国进口是必然的,未来中国的金融市场、服务市场将会更加开放,所以绝对不可能禁止进口牛奶,我们必须提高我们的市场竞争力。

    世界奶类最大的出口集中在新西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奶产量只占世界的3%,但出口却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的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这些国家,以及中东的一些国家。所以亚洲是最大的进口国,现在俄罗斯奶类生产也不足。所以说整个奶制品供求与石油、政治和经济有非常大的关系。

    IFCN数据表明,历年元月份是中国进口奶粉量最大的一个月,大约在10万吨以上,甚至到17万吨,而今年已经到19万吨。2017年4季度牛奶生产增长率3.2%,2018年一季度是2.8%,高于长期的平均增长。

    新西兰2017-2018的产奶季,比去年同期奶类生产只增长了12万吨,增幅较轻。新西兰基本每年增幅超过8%,有时超过10%,新西兰已经在考虑环保、河流污染和载畜量的问题,所以新西兰现在不再依靠过大的牛群数量来提高总产奶量,而是通过改变饲养方式:奶牛饲养方式不再是完全放牧,而是采用完全放牧、放牧加补饲、半放牧半补饲、依靠大量的全舍式等复合饲养方式来增加产奶量。

    新西兰2017年进入新的产奶季,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但比2015、2016年要高一些。2015和2016产奶季非常早,和中国一样,奶农是哀嚎一片,整个奶价低于成本,处于亏损状态。从2016到2017、2017到2018整个收奶价都在盈亏平衡线之上,超过5.2新元,前景还是不错。欧盟的情况相似。

    二、我国奶牛养殖业情况

    国内奶牛养殖最好的时候是2014年,奶价和成本空间非常大,最近非常困难,现在养殖企业必须降低成本。我们加工企业,一定要为了保障未来中国的奶源供给,大家一定要利润共享。现在国内奶牛单产基本都在20公斤以上,很多超过27公斤。基本没有20公斤以下,全年365天应该在7吨以上,也是中国奶业成本的倒逼,奶价的倒逼,包括整个竞争的需要,未来成本还会降。

    国内奶牛存栏从100-2000头及以上的牧场,单产都是非常高的,从7-8吨,甚至有9吨、10吨的,平均在8吨,这些年国内规模化牧场发展很快,牛奶指标也在不断提高。乳脂率逐年螺旋式上升,基本达到3.8%。乳蛋白率大概接近3.2%,夏天低一点,冬天高一点,因为中国进口将近一百万头的澳牛。另外细菌数、体细胞数持续下降。国内很多规模牧场细菌数已经控制在10万左右,体细胞数30万以内。

    我国牛奶价格因地区不同、规模不同会有所区别,公斤奶价平均3.47元,而成本是3.15元,甚至有些更高。所以现在奶牛养殖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租赁土地的牧场,很多在财务成本、人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利润空间有限,正常应该在0.5元以上,好的话能到1元,这个利润很低。

    此外,我国奶业还面临着未来的不确定性,就是大豆和豆粕的价格。中国的进口大豆30%左右是来自美国,对其依赖性基本上接近35%。而且大豆的期货最近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很大,我们未来要高度关注大豆和豆粕的期货价格走势,如何提高我们的竞争力,降低我们的成本。

    三、目前国内奶业发展与未来判断

    国内大型牧业集团已经2年停止建设新的牧场,牛群规模相对稳定,甚至在淘汰,加工企业应该牢牢掌握这种情况,应更加爱护这些养殖龙头企业。环保的压力,以及300-600头的小区和牧场持续不断的退出,会带来我国奶源的紧平衡。2018年春节牛奶销售市场好于前两年,国内大型乳企在2018年存在很大的机遇。中美贸易争端会导致蛋白质以及部分能量饲料价格的上涨,总的饲养成本会上涨5%-15%,奶牛养殖业如何避险:大豆的替代产品,苜蓿青贮,NPN的合理利用。

上一篇: 香港雀鸟花园发现H5禽流感病毒 须关闭21天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