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水产动保行业经历了空前繁荣的蓬勃期,可以说其中的企业数量,谁也说不清楚,总规模发展到70多亿元。但是,繁荣与乱象并存,由于产品构成和名目繁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监管难度极大,导致动保领域几乎成为水产业的黑洞,不仅自身失序,而且衍生出众多乱象,并且已经危及到行业自身,作为水产养殖的关键投入品,动保行业的未来将往何处去?
“行业最混乱的领域”
乱,无论在国内任何一个市场,只要和水产行业人士交流,谈及动保领域,这个字几乎都是唯一的答案。其中最大的问题,来自于监管缺位,由于动保行业产品构成相当复杂,一方面无法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另一方面,有限的监管资源难以对庞大的市场进行监控,最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随便找几个人,去注册一个公司,买点细菌原料回来分装一下,就能卖钱了。”这是动保行业的真实写照,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下,很多五花八门的公司和产品应运而生,特别是非内服的菌类等产品而言,行业几乎完全没有标准,于是各种噱头和炒作不断出现,菌含量随便标注,功效描述神乎其神,最终受害的还是养殖户。
由于产品质量缺乏监管,造成了动保行业通行的高利润,据调查发现,40%-50%利润空间为普遍水平,有的甚至更高,在高额利润的大背景下,大幅度赊销和高额折扣几乎全行业盛行,追求利润成为相当多企业和经销商的首要目标,本应为养殖服务、为养殖户创造更高价值的动保产品,也脱离了原本应有的行业责任,沦为赚钱的工具。
另一方面,相对正规的国标药由于受到严格监管,成分、配方、剂型剂量、说明等都有明文规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利润并不丰厚,反而逐渐被忽视,不仅在企业层面,数量众多的经销商也不愿意推销,形成鲜明对比。
由于水产养殖的特殊性,养殖对象难以直接观察,产品的效果往往无法直观体现,而且由于气候、底质、水质、种苗、管理等诸多因素影响,为劣质产品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最终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市场上假货横行、真正的好产品效果体现不清晰、企业难以得到效益回报,反而无法生存,进一步恶化了行业生态,造成恶性循环。
上一篇: 宠物行业新闻短讯播报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