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层叠笼养的养殖模式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养殖效率的同时,养殖难度和关键点相对于平面养殖也有所改变和增加。按养殖流程进行梳理,从进鸡前到出栏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点:
一 、进鸡前消毒管理:
对于层叠笼养鸡舍消毒来说,首先应避免选择火碱(NaOH)等具有腐蚀性的消毒液,防止对设备镀锌层造成损坏,为了消毒不留死角,在液体消毒液处理过后,应选择甲醛熏蒸,过氧乙酸熏蒸等气体消毒方式加强一下消毒效果。并将门窗封严,24~48小时后开窗通风,此时进出鸡舍的人员一定要严格消毒,以免破坏消毒效果。
二、育雏期温湿度管理:
层叠笼养在温湿度管理上除了要考虑鸡舍前后的温差外,还要考虑鸡舍上下的温差,尽量做到前后上下的温差不超过2℃。育雏时一般都选择温度相对稳定的笼曾进行育雏,育雏温度控制在33~34℃,具体温度设定应结合雏鸡状态进行调整。温度适宜时,鸡群分布均匀,活泼好动,食欲旺盛;当温度变低时,缩颈弓背,向热源集中。互相挤压,身体发抖;当温度过高时,饮水量增加,食欲减少,呼吸加快,颈部羽毛有水浸样。
三、开食饮水:
鸡苗进舍后即进行开食饮水,饮水器乳头高度要适中,乳头太低,雏鸡就会站在滴头的接水杯中而弄湿,滴头太高,弱雏饮不上水;另外还要适当调整饮水线上的减压阀,压力太大,雏鸡害怕会躲开,也浪费水资源,压力太小,末端的雏鸡饮水量就有可能达不到标准。随着鸡龄增大,逐渐增加水压。
四、分群管理:
层叠笼养多采用整栋鸡舍进行育雏,当笼内鸡群密度变大时要及时分群,避免因密度过大导致均匀度下降。具体分群日龄要看增重和设备的匹配程度。分群原则本着“留弱不留强”的体重大的健雏放在下层,弱雏留下。温暖季节可适当提前分笼,寒冷季节因鸡舍上下层温差,可适当推迟分群时间。
五、光照管理:
层叠笼养鸡舍多为全密闭鸡舍,一般采用人工光照方式便于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前三日龄一般采用24小时光照,以后逐渐滴为16-18小时,目的是让雏鸡习惯黑暗环境,不至于因突然停电造成鸡群惊慌而发生挤压伤亡,而后在出栏前一周逐渐增至24小时光照。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