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新凤祥集团总裁刘志光之在考验中成长
新凤祥是个已有20多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刘志光是这个家族企业的掌舵者。从英国剑桥大学家族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后,“80后”刘志光逐步接手了父亲刘学景开创的新凤祥。五年前,当他对父亲承诺说“以后求人的事不用你出面,荣耀的事情才找你”的时候,刘志光已经清醒地认识到:顶着“富二代”帽子的自己,要做的其实是个绝不轻松的“创二代”。
考验中成长 2004年,当刘志光还在剑桥念家族企业管理专业时,在当地政府的鼓励支持下,父亲刘学景一脚踏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铜冶炼,成立了祥光。
“当时就是觉得父亲太辛苦了,理所应当地来帮他。”刘志光怀着一种使命感,开始为这个前途未卜的事业奔走。
卖鸡和炼铜,简直风马牛不相及,如此相去甚远的跨行业,必然引来不少质疑。“当时有很多人等着看笑话,觉得你一个养鸡的怎么可能把铜做好。”新凤祥的老员工对当时的议论记忆犹新。
刘志光和父亲面临的难关也确实不小。铜冶炼对技术和资金的需求非常大,父子俩一边去找银行谈,一边一家家地去其他同行请教专家,投入巨额成本把一批技术人员挖到了祥光。正是这批技术骨干,后来让祥光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
经历了长期的筹划后,祥光的第一批铜在2007年面市了。不久之后,就恰逢金融危机,市场的寒冬让铜价跌落谷底,资本市场的冷清加剧了这一困境。刚刚投产一年的祥光因为铜价的连续暴跌现金流变得极度紧张。为应对这场危机,刘志光已经穷尽集团之力。
危机却不止于此。很多媒体纷纷登出新凤祥资金链断裂的的传闻,“这对我们可能会是致命的一击,如果银行不相信我们,我们的资金链就真的要断了。”刘志光亲自给一家家媒体打电话,遏制住了不利传言的继续扩散。
日后回忆这次危机,刘志光仍然感到很幸运,也很后怕:幸亏当时遍访各地银行后,其中一家银行终于给祥光提供了贷款。贷款到账之际,离祥光的资金链断裂不过短短两天。九死一生下,祥光度过了这次危机。
这次经历让刘志光印象深刻,他意识到祥光需要寻求更稳健的经营道路——套期保值。找到上游供应商把价格先定好,祥光与之签订长期合约,不管涨跌,价格都不受影响。“铜价上涨的时候,业内都会觉得这个企业挺傻的,怎么涨得这么厉害都不动,没有享受到市场的上涨红利。最近几年,尤其是大宗商品跌得特别厉害的时候,大家反而会发现,我们就是不受影响。”
祥光的团队,就此形成了稳健经营的风格,祥光也成为最让刘志光放心的集团业务板块。
代际冲突与和解 “小时候我是个乖孩子,后来我经常对着父亲拍桌子,父亲说以前怎么没见你这么倔强。”作为家族企业的传承者,受过现代管理教育的刘志光跟父辈的分歧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如何处理这种冲突,他颇有心得。
在祥光成立之初,曾有生产专家建议祥光改造一个车厢,这个项目需要花掉一个亿。“我说不赞成,我父亲就说专家说了得尊重专家的意见。我是从市场的角度,算了一下投2个亿,算下来之后不赚钱,我就不知道为啥要投。但是从我父亲角度来讲的话,就觉得要充分相信专家,尊重专家。”
争执通常是以刘志光先行道歉结束,这种先行低头的姿态非常重要。至于最后怎么决策,那又是另外的事。“现在来看,我认为我大部分是对的。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不管是谁我都会坚持的。有时候可能不说,但是我会坚持,所以他们认为我就倔强,太有主见了。”
▲刘志光受邀参加第四届中国家族企业传承主题论坛,并作为唯一一位新生代企业家代表发表演讲。
刘志光一直在探索着与父辈在工作上更好的相处之道,将现代化的管理植入家族企业的基因。“我觉得中国的很多第一代企业家是没有分清股东、董事会和总经理角色的,甚至于总经理可能自己兼着股东、兼着财务、兼着运营。过往几年,我也担任了多重角色,现在正在逐步往外分。”
过去的三年里,刘志光推动了整个家族治理结构的建立——在香港建立起家族办公室。家族办公室一是代表家族理财,二是界定家族成员间的不同分工和权限,推动公司治理的现代化。譬如股权要清晰,利益要分散、出让,甚至对遗嘱问题也有具体设计。家族委员会里还专门设立了顾问委员会,凝聚了很多父辈累积的创业资源。这是刘志光在低姿态的感性处理方法之外,试图从制度上减少代际冲突、理顺治理机制的探索。
在与其他家族元老的相处上,刘志光也把握着恰到好处的分寸。新凤祥集团里有不少长辈,对于他们,刘志光的姿态会更柔和,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尊重。
这些做法得到了父辈的肯定。刘志光转述妈妈的感叹:“新凤祥到今天,你们父子没离散,家庭还这么和睦,这是我的幸运。”
留洋归来的刘志光对新凤祥带来的改变还不止于此:投入两个亿进行集团层面的信息化改造;以身作则地倡导外向型的办公室文化;取消匿名举报机制……在一个家族企业传承者和现代企业家之间,他在试图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这是个动态的过程,年轻的刘志光乐此不疲。
上一篇: 访新凤祥集团总裁刘志光之传承父辈经营价值观
下一篇: 傲农集团旗下柯新源荣获2017年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