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水产品市场运行特点:价格总体稳中有升
一、水产品价格总体稳中有升,价格振幅小于上年
据对农业部80家定点市场水产品交易情况统计,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稳中有升,同比涨幅1.18%。其中,海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淡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66%,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从综合平均价月度变化来看(图1),价格振幅7.8%,月度间最大价差1.71元/公斤,较上年水平约低20%。
图1 2015—2017年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月度走势
监测的49个品种中,有22个品种价格上涨,占比44.9%,其中(见表1):马面鲀、扇贝、蓝园鲹和虹鳟价格涨幅在8%以上;18个品种价格下跌,跌幅最大的是杂色蛤,同比下跌7.87%;9个品种价格稳定,涨跌幅度在1%以内。(单位:元/公斤)
表1 2017年涨跌幅度较大的品种
二、海、淡水产品价格走势分化,淡水鱼对价格上升贡献率最大 分类别看,海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与上年持平,淡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66%,呈现淡水产品走强、海水产品偏弱的格局。海水产品价格在一、四季度同比上涨,二、三季度同比下降;淡水产品在一至四季度均同比上涨,且二季度涨幅最高,达到4.92%(表2)。
表2 一至四季度各类别产品价格同比变化幅度(%)
2017年有6个月的价格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但由于占比重最高的淡水鱼价格同比上涨幅度较大,拉动水产品价格总水平较之上年仍然有所上涨。在8大类监测品种中(表3),对水产品价格上涨做出正向贡献的是海水甲壳类、海水头足类、淡水鱼类和淡水甲壳类,这四类产品的价格同比上涨幅度分别是2.50%、0.99%、2.52%和4.26%。依据价格权重测算,它们对价格上升的贡献率分别是27.1%、3.1%、70.7%和21.5%,价格总水平受淡水鱼影响最大。
海水鱼类、海水贝类和海水藻类产品价格有不同幅度下降,下跌幅度分别是0.23%、1.12%和3.39%,它们对价格上升的贡献率均为负向,分别是-3.8%、-13.3%和-5.3%,起到了平抑价格的作用。淡水其它类价格平稳,与上年基本一致。
表3 各品种涨跌幅度及对价格总水平的贡献率
三、价格波动与生产规律吻合,呈前涨后跌走势 从环比价格走势看,上半年正值养殖产品投苗期,上市量相对较少,除3月份受节后消费减弱影响,价格小幅下跌外,其他月份价格均环比上涨,4月份环比涨幅最高,达到2.9%。下半年价格持续走弱,批发价连续5个月下跌。
其中,海水产品在3月份节后消费淡季和9月份各海域休渔结束时价格下跌较为明显,环比分别下降4.28%和4.53%。淡水产品受存塘减少和春夏季休渔、禁渔政策的影响,二季度上涨幅度较大,在成鱼上市量少、幼鱼刚刚投苗的青黄不接时期,价格涨幅最高,4月份达到5.78%。
图2 1-12月环比价格指数
上一篇: 澳博农牧王火永:燕麦草进口2018预超36万吨,青黄不接价涨成定局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