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黑龙江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

黑龙江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

    畜牧业作为上联种植业下联加工业的中轴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省畜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长足发展,2010 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到960亿元,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其对气候变暖、大气、水体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日趋严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畜牧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到了人类活动排放总量的18%,超过了运输业的排放量。我国相关统计也表明,畜禽粪便产生的 COD(化学需氧量)已远远超过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 COD 总和。我国政府在 2009 年庄严承诺,到 2020 年,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CO2)放要比 2005 年降低 40%~45%,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战略目标,减排必然成为各行业发展的目标取向和刚性约束。如何在满足日益增长的肉蛋奶等畜产品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
降低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将是我们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必须优先研究解决的问题。

  按照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规划,到 2020 年全省畜牧业产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 3 番,达到 1590亿元,畜产品总量达到 3 420 万 t。实现这一目标,若以目前的发展模式,环境将难以承载,因此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黑龙江省畜牧业要减排,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当然不是要减慢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对我省绿色、营养、安全的畜产品的需求仍是畜牧产业的首要任务,要坚持加快发展的理念;其次要摒弃发展必然污染的观念,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坚持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的理念;最后要摒弃减排必然生产高成本的观念,坚持变废为宝,资源综合利用的科学发展理念。

  实施产业升级工程

  黑龙江省畜禽养殖布局分散,规模养殖比重低,既不利于排泄物的处理,也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产业的升级。大量的研究表明,畜牧业生产效率越高,单位产品产生的温室气体越少,例如美国的奶牛单产 2007 年是 1944 年的 4.4 倍,而单位重量(kg) 牛奶的温室气体排放只有 1944 年的 36%。因此,大力推进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促进产业升级是减排的重要途径。

  建立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在畜牧业发展科技贡献率中良种的因素要占到30%以上,因此,良种是畜牧产业升级的基础。要整合科研单位、院校和企业力量,产学研结合,多渠道投入,市场化运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培育,尽快培育出适合我省特点的畜禽主导品种,改变我省良种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加强胚胎移植、性控、克隆等生物技术的研发应用,提高育种水平。加强标准化繁育站点的建设,形成自上而下的多品种、全覆盖的良种繁育网络。

  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优化产业布局。按照比较优劣原则,在滨州沿线建设奶牛带、中部建设生猪带、东部建设肉牛带、北部发展特色养殖。在优势产区集中投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整合社会资源发展规模牧场和养殖园区,积极引导分散养殖户进入养殖园区,实现人畜分离,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防疫、统一治疗、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的运行机制。

  加大科研、推广力度:整合科技资源,加大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改进饲料饲喂,从源头上控制排放。采用“理想蛋白质模型”测算平衡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氮的排出;在饲料中加入植酸酶提高磷的利用率,减少磷的排放;添加硫酸锌可使反刍类动物甲烷气体的排放量降低20%~50%;进一步加大青贮氨化饲料推广力度。有数据表明,饲喂氨化饲料的牛每年每头减少排放甲烷气体17 kg。

  突破畜禽粪便生物处理技术。目前,高寒低温条件下畜禽粪便的生物处理技术还不成熟,成本较高,建议整合现有资源,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联合研发适合我省气候特点的生物菌种和处理工艺。

  实施产业生态工程

  运用经济学、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理论,通过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来实现畜牧业的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将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变废为宝、分层利用。既将畜禽粪便进行生物处理,产生沼气,提供生产生活用能源,余下的经发酵的粪渣作为有机肥培肥饲草饲料和果蔬地力,形成有增量有增值的生态循环。有数据表明,一个处理 4 头猪粪便的户用沼气池,每年可减排温室气体2~4 t CO2当量。

  创新减排机制

  (1)在制定我省畜牧业“十二五”、“十三五”计划时,应加入减排指标,并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地,作为考核各地畜牧产业发展的刚性约束。在确定畜禽生产指标时,突出质量指标,引导产业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畜禽养殖企业立项审批时,强化环评制度,改变目前多数畜牧养殖企业不进行环评的状况。对造成污染的企业实施环境补偿机制,以激发企业减排的内在动力,罚款作为畜牧产业的减排基金。

  (3)制定、修订、完善相关畜禽污染防治的条例和制度,从立法、执法和监督层面规范产业的发展,明确政府和生产者的责任,确保畜牧生产和污染防治同步。加大执法力度,切实贯彻《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促进畜牧业减排。

  (4)积极探索畜牧业碳交易。碳交易是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连接起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型运行机制。我省有 433 万 hm2草原,具有较大的碳吸附能力。要加大投入,实施人工种草、禁牧轮牧的措施,扩大草原面积、提高草原质量,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力量研究制定畜牧产业碳交易的方案,将碳交易收入纳入畜牧业减排基金。

 

 

上一篇: 种公猪管好一坡 营养配方要科学

下一篇: "乾元浩杯"兽药竞赛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