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病害防控与健康管理技术的十项建议
针对大黄鱼病害防控与健康管理技术,宁波大学教授王国良在近期的一场报告中提到,目前大黄鱼的主要病害有:
宁波大学教授 王国良
1、大黄鱼苗期细菌性病害、寄生虫病害、营养性疾病,以及不明原因的死亡;
2、大黄鱼细菌性溃疡病;
3、大黄鱼内脏白点病;
4、大黄鱼白点病(刺激隐核虫);
5、大黄鱼白鳃病;
6、大黄鱼诺卡氏菌病(鰤鱼诺卡氏菌);
7、大黄鱼寄生虫病。
关于病程与用药时机,主要分三部分: 1、潜伏期:从病因作用于鱼体到疾病的第一批症状出现前。鱼体发动体内防御机制抵抗疾病;
2、前驱期:从第一批症状出现到该病的特殊症状出现前。鱼体继续发动体内防御机制抵抗疾病;
3、充分发展期(明显期):疾病的典型症状陆续出现。疾病达到高潮。
关于如何进行病害防控与管理技术,王国良提出了以下建议: 1、网箱清理及鱼排布局是健康养殖和清除病原体的基础;
2、苗种选择与检疫,选择健壮活泼、体色正常、无病无伤苗种,并进行检疫检查,以避免带入危害严重的病原体;
3、苗种消毒,因检疫防疫制度不完善,放养时应对苗种进行消毒。鱼种培育阶段性分养时,要及时进行体表消毒;
4、因地制宜,科学放养。根据养殖条件,确定合理的放养模式与密度。根据养殖环境有计划和有目的地采取“轮养”或“休养”。这对改善池塘或网箱的养殖生态环境,控制病原体的数量,恢复养殖水体的正常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5、水质调控,稳定水环境。视水色、水质变化,或气候变化(高温、暴雨等)及时进行水质调控(如增氧等),稳定水环境。将病死鱼带到陆地上埋掉,控制病原传播;
6、“四定”和“三看”原则投饲。 “四定” (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 和“三看” (看天气、看水质、看鱼情) 的投饲原则,是对投饲技术的高度概括。病害防控与投饲技术有着紧密联系;
7、定期药物预防。依发病季节和流行病学规律,进行寄生虫病和细菌病的预防用药,通常每月1-2次,每次3-5天。寄生虫病以外用药为主,细菌病以内服药为主;
8、出现病兆,及时诊治,科学用药。有病早治,对症下药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体现治疗效果的关键技术;
9、发现病害应及时诊断,积极治疗,视病害种类不同采用相应的药,保证疗程5-7天;
10、加强养殖管理技术。“三分养七分管”是水产养殖上的传统经验。养殖管理技术应贯穿于养殖生产的全过程,抓好每一个环节是做好病害防控工作的重要前提。
上一篇: 农业部第二届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