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董广阳认为,能繁母猪出现一降再降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个基础,即胎龄结构偏老是加速淘汰的重要基础;两个驱动力,即猪价同比下跌和环保禁养力度持续加大。
目前能繁母猪胎龄结构偏老已成事实。
能繁母猪附加值高,一般不轻易淘汰。若猪价较好,则胎龄较高的母猪淘汰延缓;若猪价下跌至极端情况,胎龄适中的母猪也有可能淘汰。
能繁母猪作为养殖企业最重要的生物性资产,主要功能是提供中间产品仔猪,仔猪占整个生猪养殖成本的25%~30%,是除饲料之外成本占比最大的部分。相比于商品肉猪,能繁母猪饲养时间长、技术要求高、产品价值大,所以除了胎龄达到正常淘汰年限之外,很少会主动淘汰母猪,除非出现例如2014年的极端猪价,才有可能把性能较好的母猪也送去屠宰。猪价一般时,优先淘汰落后产能(胎龄偏老的母猪);猪价较好时,落后产能淘汰延迟。
能繁母猪胎龄偏老源于2013年盈利平台期。当时,行业认为后市要开始反转,于是大量补母猪。但2014年猪价再次低迷时,行业内散养户开始屠宰母猪,但也是优先屠宰胎龄较高的母猪。后来猪价走向极端的低迷,胎龄结构较好的母猪也难以幸免。
现阶段,2013年~2014年补栏的母猪处于淘汰和不淘汰边缘,目前仍然占比10%,远超理想状态下5%的胎龄比例,其淘汰速度取决于猪价和禁养区范围。目前两方面的预期都很差,所以淘汰力度十分强,这部分产能会在猪价下行和环保持续收紧背景下加速退出。
猪价下行也抑制了补栏积极性。
历史上,能繁母猪的淘汰或补栏力度一般由生猪价格决定,通过梳理历史数据,董广阳团队发现能繁母猪淘汰量、净淘汰量与生猪价格均呈现负相关关系。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