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畜牧兽医技术
首页>畜牧兽医技术>特种野猪种猪的饲养管理

特种野猪种猪的饲养管理

    野猪又称山猪,属偶蹄兽动物。野猪是杂食性的动物,只要是能吃的东西都吃。野猪分布在世界各地,由于人类猎杀和生存环境空间急剧缩减等因素,数量已急剧减少,并已被许多国家列为濒危物种。特种野猪是近几年经过驯化改良的野猪新品种。所谓特种野猪,是采用野猪与家猪杂交经过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在野猪前面加上了“特种”两个字,涵盖了生物科学、杂交遗传学、营养学、饲料学、饲养管理学和畜牧兽医学等许多综合科学知识,标志着新的进步和创新体系的形成。特种野猪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既耐寒又耐热,抗病性也较强,人工饲养很少发病,成活率较高。

    1 种公野猪的饲养管理

    饲养种公野猪是为了获得数量充足、质量好的精液,提高与配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并延长种公野猪的使用寿命。种公野猪的初配种月龄为12~14个月,最适合初次配种的体重在100~130kg,过肥或过瘦都不适合配种。种公野猪的使用年限在5~6年以内。在管理上第一要对种公野猪实行单圈饲养,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杜绝爬跨其他猪的恶习养成。第二要有适当运动。合理运动可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增强体质,提高生殖机能。第三要防寒防暑。种公野猪的日粮应以精饲料为主,体积不宜过大,以免把种公猪喂成草腹猪而影响配种。饲喂种公野猪应定时定量,每日饲喂2.5kg,日喂2次,自由饮水,并根据体重和配种次数增减饲料量。种公野猪的科学饲养要注意供给充足的动物性蛋白饲料,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添加适量矿物质,加强配种期营养。

    2 种母野猪的饲养管理

    特种母野猪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范围为19~24天。母野猪在仔猪断奶后5~7天配种,母野猪的配种时机最好把握在发情后第二天进行,因为母野猪再发情后24~36小时开始排卵,持续排卵时间为10~15小时。第一次配种后经12~20小时再配种一次。一般一个发情期内配种2次即可。为了促进母野猪发情,必须将母猪合群并养,即将不发情的母野猪合并到有发情母猪的圈内,通过爬跨刺激,促进其发情排卵。另外要加强运动、药物催情和公猪诱导,利用试情公猪追爬不发情的母野猪,可促使其发情排卵。

    母野猪的妊娠期为114天,配种时要详细记录配种日期,配种后的母猪要实行单栏饲养。特种野猪克服了野猪的季节性发情、产仔少、不易饲养和生长慢等缺点,产仔数每胎可达10~12头,最高达16头。配种前15天至配种结束,在原日粮基础上多喂一些能量饲料,如玉米和麦麸等,配种结束后恢复原日粮基础。 过瘦的母野猪在断奶后实行短期优饲。适时配种,对膘情好的母猪,断奶前三日应逐渐减少饲喂量,以利于收奶,避免乳房炎的发生。妊娠母猪要防止过肥,做好保胎工作。每天给料量在2.5~3.0kg之间,自动饮水,不饲喂冰冻、发霉饲料;哺乳和产后母猪切实加强保温和接产、哺乳等护理工作,产房的温度要控制在23~28℃,最低不能低于15℃。做到舍内空气流畅,空气新鲜,保持卫生,防止潮湿,保持干燥。

    3 后备种用野猪的选择要点

    饲养后备种用野猪的目的是获得体格健壮、发育良好、具有品种典型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用野猪。要选择身体健康、无遗传隐患的个体。首先在体形外貌上应具有品种特征,如毛色(灰色,仔猪出生后身上带有黄色条状的花纹,4~6个月后花纹消失)、耳型(耳尖而小)、头型、背腰长短、体躯宽窄、四肢粗细(腿高而细)、高矮等均要符合特种野猪的要求。繁殖性状是种用野猪的重要性状。应选择产仔数多、哺育能力强、断奶窝重大等繁殖力高的家系个体作后备种用野猪。后备种用野猪应选择良好的外生殖器官,如后备种公猪应选择睾丸发育良好、左右对称且松紧适度、阴茎包皮正常、性欲高的个体。后备母猪要有正常的发情周期,发情症状明显,阴户发育较大且下垂。

    4 后备种用野猪的利用

    后备种用野猪利用过早会影响利用年限,而且产仔数低;利用过晚会加大费用,造成经济损失。一般在后备种公猪12~14月龄、体重达到110~130kg以上开始配种使用,2天配种一次。后备母猪8~9月龄、体重达到100kg开始配种使用。

   (孙艳阁 河北省迁西县新庄子乡农办)

上一篇: 肉用山羊的养殖技术要点

下一篇: 羊的同期发情技术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