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高温季节虾蟹池塘如何正确防控蓝藻

高温季节虾蟹池塘如何正确防控蓝藻

  6月25日晚20:00, 江苏(厦门)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爱民老师做客中国水产频道公开课课堂,同大家交流了《高温季节河蟹池塘如何正确防控蓝藻》。刘老师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1、蓝藻为什么爆发?蓝藻多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关于氮磷比的个人体会(跟大家的观点可能有些不同哦!)

  3、蓝藻对河蟹养殖有哪些危害?

  4、河蟹为例蓝藻多的池塘发病规律是什么?

  5、有效防控蓝藻的措施有哪些?

  6、杀蓝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蓝藻多的主要原因

  第一:造成蓝藻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磷肥较多,因为磷肥是蓝藻生长的首需营养盐。

  磷肥多的原因:

  1、从日常施肥中来,很多地区喜欢用复合肥或者直接用磷肥。复合肥里有氮磷钾,磷肥的含量比较高,包括磷酸二氢钙,所以特别是早期肥水和青苔大量爆发的时候,有些地区肥水喜欢用磷肥,早期可能肥水效果好,青苔也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到了高温季节蓝藻爆发前,就会面临有浮萍的爆发。

  2、磷肥多来源于饲料中的磷酸二氢钙。很多老板喜欢投喂冰鲜鱼,有些地区甚至以冰鲜鱼为主,但是绝大部分地区是以冰鲜鱼+饲料混喂的模式。不管是哪种模式,早期饲料的投喂量不大,而且水温偏低,所以蓝藻问题不突出。

  6月份以后,特别是6月20号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到一个真正的高温模式,这个时候很多地区蓝藻的爆发率很高。

  蓝藻的爆发率很高跟饲料有关。绝大部分饲料在补磷补钙上用的是传统水溶性比较好的磷酸二氢钙,饲料溶解在水中的时间越短,磷酸二氢钙浪费到水中的钙磷就越低。

  螃蟹吃饲料的时间远比鱼虾慢得多,正常情况下,鱼料喂完就吃完,虾料喂完1-2小时也能吃完。但是螃蟹不一样,下午3-5点开始喂,螃蟹要7-8点天黑以后才出来吃料,并且是像老鼠一样慢慢嚼,快的话可能10点能吃完,慢的话要11、12点才吃完,甚至更慢可能要到下半夜才吃完。

  如果饲料中水溶性磷酸二氢钙含量越高,吃料的时间越长,浪费到水中的磷酸二氢钙也会越多,所以很多客户感觉饲料投喂量越大,蓝藻的爆发率就越高,原因就在这里。

  3、季磷盐底改产品过量使用。底改药是养殖户用得最多,也是最常见的,相应来说性价比比较高,也有效果。市场上底改药用得最多的是属于表面活性剂的季磷盐底改,而这类底改含有大量的磷,这类底改药用多了,可能对水草、池塘底质、青苔都有很好的防控作用,但是在夏天很容易诱发大量的蓝藻。

  蓝藻多的第二个原因:淤泥厚或残饵粪便多

  主要原因:

  第一种可能是投饵量偏大。

  第二种可能投喂量并不大,但是螃蟹的胃口不好,吃食量不大,这也会导致有大量的残饵、粪便,残饵粪便越多,饲料中的磷存在水中往往越多。

  蓝藻多第三个原因:碳肥少,钾肥少。

  主要原因:

  蓝藻多的池塘会有个特点——pH值会很高。

  pH值高的原因有人说是藻类光合作用强,实际上藻类光合作用强pH值不一定高。当水中有足够的碳源时,水的光合作用强,pH值不一定高;当水中缺碳时,会导致pH值高。

  pH值高的危害:

  首先影响螃蟹吃料,螃蟹的胃口打不开,严重的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病害,比如肝胰腺水肿、肠胃肿胀、肠胃积水、红肝、红胃、红肠。如果解剖螃蟹可以发现,严重的时候,螃蟹从胃开始一直到食道,包括肝胰脏、肠道一条线都是红的。

  pH值高还会引起持续经常性的发病,会诱发水瘪子。螃蟹撑爪、环爪、抖抖病跟pH值高也有关系。

  鳃水肿和肾水肿,肠胃积水,肝胰脏肿大,肝胰脏萎缩,水瘪子以及螃蟹撑爪、环爪、抖抖病跟水中营养缺乏钾肥这个因素也有关系。钾肥的多与少直接影响到水中蓝藻的多与少,对水生动物的影响也非常大。

  蓝藻多的第四个原因:水源带蓝藻

  很多地区的水源里有大量的蓝藻。比如说最近江苏苏州无锡的太湖,整个太湖爆发大量的蓝藻。如果周边的养殖户把太湖的水抽进蟹塘的话,也会诱导池塘爆发大量蓝藻。

  有效防控蓝藻的措施

  蓝藻的防控建议大家以防为主,以治为辅。主要从以下方面:

  1、慎用含磷的底改,多用降磷的底改。如何正确的选择合适的底改产品很重要,不是说所有的底改都适合于蓝藻塘。

  2、选好料,喂好料。如何喂好料呢?尽可能要晚喂,不要喂的太早。特别是单养螃蟹区域,因为喂的太早,白天光线强,温度高,吃料差;晚上光线弱,温度偏低,活动量比较大,这时候螃蟹吃料恢复正常。

  3、提肥稳水,定向培养有益藻(培养硅藻),控制有害藻,补充碳钾,平衡氮磷。

  蓝藻、鞭毛藻、绿藻属于中上层藻,晴天白天喜欢在表层,晚上喜欢在底层。阴雨天喜欢在底层,解决的是上层水的溶氧问题。晚上或者阴雨天在底下不增氧,同时耗氧。

  硅藻正好相反,一般培养的都是底栖硅藻,它在底层,底栖硅藻培养的越多,底层增氧的效果越好,硅藻晴天还是在底层。

  培养硅藻要求水中总硬度以及总碱度都要高,比如说钾肥、钙肥、镁肥这类矿物肥越多,水体的浑浊度越小。

  水体酸碱度不高,同时总碱度越高,水体的稳定性越强,稳定性强的水体的浑浊度往往很小。

  所以要想硅藻培养,必须要大量补充矿物肥和碳肥以及硅肥,这几种肥越多,水体的稳定性越强。

  水体的稳定性强表现在:水色,藻相、草相都很稳定,水草根很强,茎很壮,叶子不疯长,水色很稳定,培养的水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台风暴雨,水色依然清爽稳定,不浑浊。所以这种塘口水色稳定之后,水草和螃蟹也会稳定。

  很多养殖户讲大雨之后必有大病,实际上是大雨之后水是浑的、倒藻,这种塘口由于水变而引起水生动物产生应激而继发感染病害问题,所以需要补充碳肥、钾肥,平衡氮磷、硅藻。

  螃蟹蜕壳需要碳肥和硅肥,也需要钙镁增加壳的硬度。但这种钙要有韧性,这时候要有大量碳肥和硅肥以及矿物肥相得益彰,使得螃蟹壳有硬度,有韧性。同时这种肥用多了,螃蟹在蜕壳的时候解决了正常蜕壳期间对水中营养盐的需求。

  螃蟹在蜕壳高峰期,首先蜕壳要正常,就是该蜕的时候蜕,不该蜕不蜕,第二不管大小螃蟹,蜕壳要整齐。当一个池塘培养出硅藻水之后,螃蟹蜕壳会出现蜕得快硬得也快。

  4、多用有益菌来防控蓝藻,主要选择厌氧、产酸、喜欢氮磷的菌。

  市场上常见的乳酸菌等有益菌类的微生态制剂都可以在蓝藻多的池塘使用,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都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防控蓝藻的作用。包括一些产酶能力非常强的芽孢杆菌也可以用。但是芽孢杆菌要尽可能选择厌氧、不耗氧的。

  当蓝藻大量爆发的时候,很多客户采取杀的模式,建议大家尽可能以生物制剂为主,这几年在市场上见到不少厂家在处理蓝藻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中最安全的方法:第一个通过改变营养盐结构,第二个通过产酸或者产酶的微生态制剂。微生物制剂(特别是不耗氧的微生物制剂)处理非常安全。

  如果你非要用杀字号的药来处理蓝藻,一定要会杀。每年这个阶段很多客户不杀蓝藻螃蟹可能也有问题,但是杀完了蓝藻问题反而更多了,甚至出现像2016年高峰的时候很多塘口出现一夜之间整个塘口的螃蟹全部死亡的现象。

  杀蓝藻的注意事项

  1、杀蓝藻之前看塘口。

  第一个看水草好不好,水草的好与坏首先看根,黄根、黑根、白根、烂根哪个多,如果白根多、黄根很少,黑根,烂根几乎没有,这种塘口往往草的状态比较好。

  同时看草的叶子长不长,草的叶子长往往都不太理想,漂草、浮草越多,说明水草的根已经烂掉了,草不好的塘口一定要慎重。

  草为什么不好?往往是因为池底质不好。池底质不好主要是因为底黑、底臭、底层缺氧。这种塘口不杀就已经处于缺氧的状态了。杀蓝藻会加重它的缺氧。

  2、看蟹好不好,很多塘口在蜕壳高峰期或者发病高峰期,一定要慎重用杀字号杀蓝藻的药。因为在蜕壳高峰期、发病高峰期时杀藻的话,会人为加重缺氧,加重死亡。

  3、用药时间的把握,建议在中午12点前后用药,杀藻的效果会更好。

  为什么有人会建议晚上杀蓝藻,原因是:很多杀蓝藻的药水溶性往往不好,使用后大部分药会沉到池底下,而晚上蓝藻在底层,蓝藻如果在上层杀藻效果就不好。所以一些技术员尽量会让养殖户晚上杀。很有可能它的这种杀藻药水溶性差,沉底药多,所以建议晚上杀效果会好。

  但是晚上是最容易缺氧的,特别是下半夜天亮之前,即便晚上杀蓝藻的效果好,但是缺氧的风险要大得多。

  所以建议大家杀蓝藻尽可能白天杀,特别是中午前后,温度最高的时候,蓝藻都在表层,这个时候不管是水溶性效果好的药还是水溶性不好的药,撒在表面杀蓝藻效果都不差。

  4、增氧。哪怕杀藻药本身不耗氧,杀蓝藻本身就是人为的导致它倒藻,当出现倒藻现象的时候,塘口的增氧能力下降,耗氧能力增强。螃蟹正常情况下顺着水草从池塘底部往上走,但是水草不好,漂草,螃蟹不能正常顺着水草往上走,螃蟹缺氧的问题就表现很突出。

  5、杀完了之后,第二天一定要注意解毒,就是解蓝藻的藻毒素,藻毒素是酸性的。建议大家用有机酸类的或者产酸的微生态制剂或者酸类的一些抗应激的药,比如VC类产品也是偏酸性的。对蓝藻的藻毒素都有很好的解毒效果。

  同时,要注意第二天一定要保草。很多杀藻药是杀水草的,一方面杀了水草顶层刚出芽的嫩叶,另外一方面会导致水草不爱生根。杀草药、杀苔药、杀蓝藻的药用完之后pH值会降低,会抑制藻类和水草的光合作用,不但杀叶还会杀根,所以第二天在保草的时候一定要用一些促进水草长根、草叶子(特别是新叶子)萌发的救草的药,会起到很好的保草救草的作用。尽管不能直接降解杀苔药的毒,但对水草后期会起到很好的坚固作用。

上一篇: 牧原、温氏、天邦6月生猪销售业绩整体下滑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