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畜牧兽医技术
首页>畜牧兽医技术>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

    摘要:布鲁氏菌的客观存在影响着羊的健康状况,需要采取科学的诊断及防控措施进行处理。因此,应明确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要点,采取可靠的防控措施缩小该病的影响范围,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为了确保羊的健康状况不受影响,应对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要点有更多的了解,全面提升对该病的整体诊断水平,并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提高羊布鲁氏菌病的处理效率。

    1 羊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

    结合羊布鲁氏菌病的发展现状,可知其潜伏期为14~180天左右,经常以隐性感染方式进行传播。当羊群受到布鲁氏菌感染时,常常会造成母羊流产现象的发生。流产大多发生在母羊妊娠后3~4个月,流产时间保持在2~3天左右。羊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为患病羊的体温明显上升,食欲下降,精神萎靡不振;母羊阴唇肿胀,对其血样分析可见其中有黄色黏液,流产后的胎儿多数死亡,此时阴道不断地排出黏性分泌物。感染布鲁氏菌后的母羊患子宫内膜炎和卵巢炎的概率加大,会影响母羊未来的受孕率。部分患病羊会患上关节炎,致使其行走时出现跛行,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影响整体的健康状况。奶山羊感染布鲁氏菌后会出现乳房炎症,乳汁内有凝乳块。公羊感染布鲁氏菌会加大睾丸炎的发病几率,进而产生疼痛感。相对而言,山羊患布鲁氏菌病的概率较高,母山羊比公羊更易感染,性成熟后的羊对该病的敏感性更强。

    2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要点分析

   (1)细菌学诊断分析。采取无菌操作方式获取流产胎儿、胎盘、水肿液和阴道分泌物,用涂片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制备得到的涂片干燥后用火焰进行固定。选用2%的沙黄进行加温染色分析,用水洗方式进行处理,继续用1%孔雀绿色溶液进行染色,待完全干燥后进行镜检,可观察到涂片上的布鲁氏菌呈红色,其他菌呈蓝色。

   (2)病原学诊断分析。对疑似病羊采用病原学理论进行分析,实际操作中应将布鲁氏菌分离出来,用培养基进行培养,对培养基上最终获得的菌落进行定性诊断,可达到对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要求。运用病原学的方法进行布鲁氏菌诊断时,应确保培养基选择的合理性,并设置对照组,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3)血清学诊断分析。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或试管凝集试验检测方法。选取一定量的病羊血清与布鲁氏菌虎红平板抗原置于玻璃板上,确保二者混合均匀。经过5~10分钟可观察到试验结果。为了进一步确定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应采用试管凝集试验对呈假阳性的样品进行诊断,确保最终获得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针对大群检疫,应注重变态反应检查法与血清平板凝集试验的合理使用,促使羊布鲁氏菌病能够获得及时的处理。

    3 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措施

   (1)注重科学的饲养管理,建立可靠的消毒机制。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应对羊圈舍进行定期清扫,并做好消毒工作。将粪便置于合理的区域,采用发酵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圈舍地面用漂白粉、石灰乳或火碱溶液消毒,对羊可采用3%来苏儿和百毒杀等进行喷雾消毒。

   (2)加大布鲁氏菌病的宣传力度。为了减少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强化养殖户对该病的科学防控意识,应不断加大布鲁氏菌病的宣传力度,促使养殖户能够对该病有正确的认识,运用可靠的防控措施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3)加强家畜交易市场监管,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家畜交易市场中检疫人员应对羊群的免疫证和登记册进行检查,存在问题的牲畜应及时处理。在羊群长距离运输中应对羊群的健康证和车辆消毒证等进行必要的检查,完善监督报告。同时,应加强疫情监测工作,对患布鲁氏菌病死亡的羊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时切断其传播途径,避免疫情影响范围的扩大。

    4 结束语

    羊布鲁氏菌病的发生,不仅给羊的健康状况带来了潜在的威胁,也影响着规模化羊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畜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未来羊养殖场及相关的畜牧站建设中应注重羊布鲁氏菌病的科学诊断与防治,确保该病发生后能够得到及时的控制,在降低羊养殖成本的同时全面提升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水平。

   (李蒙蒙 白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一篇: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 蛋鸡场疫苗的使用策略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