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当前, 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 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和社会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 形势的变化, 使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 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农产品、 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 合理规划布局生产结构、 发展生态农业, 倡导循环经济, 对于实现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 影响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最直接的因素是农业生产布局的混乱、投入品使用不合理、 畜禽粪便及污染物等方面原因造成的农业污染。 党的“十七 ” 大报告在阐述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时强调:
一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淘汰浪费能源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 技术和设备;
二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研究建立重点行业、 园区、城市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
三是稳步发展替代能源, 组织实施以木薯、 红薯、 甜高粱茎杆等为原料的非粮生物燃料乙醇试点项目, 以改善日益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
早在上个世纪80 年代末 , 国家就制定了农作物秸秆再利用的有关政策。 2005 年, 规范了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标准, 2008 年,国家针对畜禽养殖污染做了重要安排,实施了生物沼气工程和畜禽粪便再利用。
生态农业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息息相关的, 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 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就是不以破坏农业可再生资源、 降低环境质量为代价换取农业的发展, 把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与满足人类需要相结合, 建立起具有生态合理、 经济高效的现代化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目前, 由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导致了农产品污染加剧, 农产品竞争力下降。要改变这种局势, 就必须以畜牧产业化为龙头, 以环境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标准化为手段, 通过对农产品生产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 规范生产过程中药物、 添加剂和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合理使用方式, 从产前、 产中和产后对农产品进行质量全程控制, 保证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无公害农产品。所以, 我们应该在巩固和提高生态农业试点的基础上, 有重点、 分区域地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向纵深发展, 重新规划布局。
一是严格按照国家 《畜牧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的有关规定布局畜禽养殖、屠宰和副产品加工等有一定污染溯源的企业, 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为依据,监管农业生产, 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无公害农畜产品, 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二是围绕应用生物工程等综合措施改善和恢复生态功能, 实施畜禽产业标准化建设和粪便污染物的有效利用。 改善土地土质或生物沼气资源增值工程, 建立农田绿化保护带, 维护农业的生物多样性, 形成生态农业主导 产 业 。 制 定 《农 业 源 污 染 防 治 条例》, 进行生态功能强化和环境污染预警控制。
实现万亩良田环绕着畜禽生产加工, 外敷以河流为骨架的生态文化旅游园, 中间镶嵌着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想生态建设模式。要全面推进生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政府一方面要加紧制定相关行业政策, 加大对生态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同时, 广泛吸纳企业和农民投身于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开发, 鼓励采取“公司+农户”、 “龙头企业+基地建设 ”和 “订单农业” 等多种经营方式, 发展生态农业。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 科研单位等进入生态农业建设和无公害食品加工销售领域, 与生态农业建设基地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关系, 并采取财政、税收、 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 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使生态农业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上一篇: 你会选选仔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