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又添新品种,它或打破国内选育亲虾的偏见
2017年4月,海南广泰海洋育种有限公司(下称“广泰”)自主选育的南美白对虾新品种“广泰1号”获农业部水产原良种委员会批准,这意味着继中科1号、中兴1号、科海1号、桂海1号、壬海1号5个新品种之后,我国又新增了2个南美白对虾新品种(另一个是“海兴农2号”),新品种总数达到了7个。
从数量上来看,我国的南美白对虾育种工作硕果累累,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改变我国亲虾严重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亲虾种质成为阻碍我国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一方面是进口亲虾的数量、质量受制于人,价格“步步高升”,表现不稳定;另一方面是国内选育亲虾市场竞争力不强,至今没有占据主导地位,甚至遭到许多非议或已经销声匿迹,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鲜明的市场反差?
日前,《水产前沿》采访了广泰的总经理、“广泰1号”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的黄皓。认识黄皓的人都会尊称他为“黄老师”,从广东海洋大学卸下教鞭后,黄皓养过虾,做过苗,最后扎根南美白对虾选育,这一干就是30年。3个小时的采访,说起选育黄老师总有聊不完的话题,而今,这位曾立志打造国内最大种质公司的生产型学者, 在全球种苗市场正在发生微妙变化的当下,他如何解读国内亲虾育种公司的生存环境,国内选育亲虾又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广泰1号”是如何“炼”成的? 水产前沿:黄老师您好,请问“广泰1号”的选育工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技术支撑体系有哪些?
黄皓:确切来说“广泰1号”的选育工作是从2008年开始的,选育合作单位包括广泰公司、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我们公司主要是负责育种体系的建设、选育流程优化和选育工艺的改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则进行遗传背景的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的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负责方案设计及数据处理。
水产前沿:请您介绍一下“广泰1号”选育的技术体系是怎样的?
黄皓:我们选用的是现在商业育种里普遍采用的方法——杂交育种,杂交育种在畜禽应用已经很成熟,很经典了,理论技术路线并不复杂。从2008年开始,我们收集进入中国市场性状优异的正大、科纳湾进口种群,引自OI并经过本地多代留种具有明显适应性的本地种群和国内培育的“科海1号”种质材料作为育种基础群。采用“四系配套双杂交”育种技术,首先用正反交反复选择法,纯种选育的同时进行正交和反交,根据亲本的表现和不同杂交亲本的正交表现和反交表现培育新品系,分别形成了ABCD四个配套系,分别是生长快品系(A系)、抗性繁殖力品系(B系)、抗性生长品系(C系)和高繁殖力品系(D系),然后再通过三代纯繁、三代正反交反复选择及二个世代连续的二次杂交,将四个配套系中的快长、抗性、高繁三个性状整合到商品代,育成“广泰1号”杂交新品种用于养殖生产。
水产前沿:请您介绍一下“广泰1号”的主要生产特性。
黄皓:生长速度和均匀度方面“广泰1号”明显优于本地土著种,接近进口一代苗。而且抗病性强,也显著优于进口一代种苗,适合我国各南美白对虾主产区的养殖模式。在繁殖力方面,“广泰1号”的产卵量每次大概是25-30万,今年我们在北方应该算是最好做苗的,一般平均出苗率能达到5-6成。相比进口亲虾,“广泰1号”的价格中等,性价比极高。
“广泰1号”在2013年推出市场,2015年-201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从珠三角覆盖到江浙以及北方市场。现在养殖户选苗不一样了,不一定要长得快,但一定不能一下发病就死完,“广泰1号”正好适合现在的市场需求。例如在土塘养殖推广时,我们给养殖户的标准是每亩放苗3-5万尾,养殖周期为三个月,亩产达到500-800产量左右,规格为35-40头之间,成活率达到50%左右。
国内对虾选育迎来新的发展时机 水产前沿:面对国外亲虾公司的竞争,您觉得国内选育亲虾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黄皓:进口亲虾有两个先天性的缺陷。第一,选育不在国内进行,远离本土养殖环境,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可能需要3-5年才能调整回来。而国内亲虾公司因为靠近养殖区,无论是反应速度还是调整速度都可以第一时间完成,出问题可能1-2年就能恢复。第二,国外亲虾公司的科研、人才、运输等运营成本高,这也是进口亲虾售价高的原因。我们做过估算,进口亲虾的运输费用要占到总成本的30%左右,如果算上销售费用则会更高。而我们的亲虾具有成本的优势,因此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放到育苗质量的提高上。
我觉得中国的亲虾选育问题不在技术层面,而是在资本和商业运作模式。国内的选育技术并不差,可能会有差距,但不是想象中那么大。例如国内的传统选育技术路线要比国外做得好,高端的选育技术也不差,单看我国发表的相关论文就可看出。但也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科研和生产结合不够紧密,不接地气;其次,相比国外的亲虾公司,在商业运作和品牌运作这个环节比较缺乏经验。
此外,国内种苗公司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进口亲虾身上,所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或者对国内选育亲虾有所排斥,这也是导致国内选育亲虾商业失败的一方面原因。
水产前沿:目前南美白对虾的种质质量波动很大,表现不稳定,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黄皓:整个世界的南美白对虾育种体系只有二十几年的基础,和畜禽育种体系相比还不够成熟稳定。另外,养殖环境、养殖模式也不稳定,环境变了,就算表现再好的亲虾也会有所波动,也就是说养殖模式和环境对种苗表现有重大的影响。
现在种质公司的市场定位也不是特别清晰,自己的亲虾适合什么环境,大家还都在摸索的阶段。加之这是一个无序的市场,都是在不断的试错,不断在栽跟头。实际上据我们的统计,再好的品种养失败的比例多高于养成功的比例,如果不做一定的宣传,任其发展,一定是负面的消息占主导。因此可以说,种质波动是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国际上的大公司都经历过起起落落,这在产业发展早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此外,无论是国内的亲虾还是国外的种质公司,一进来就马上大面积投放市场,没有对市场进行细分。因此这几年广泰并没有急着做市场推广,只是做小面积的市场测试,就是要告诉养殖户我们的品种有什么特点,适合什么养殖环境,应该怎么养,对养殖户进行适当的引导。
水产前沿:听说广泰的育苗板块也引进了战略资本,能否透露一下相关信息?
黄皓:是一个风投资金,美元资本,不是国内资本。实际上早期已经进来一些了,不过那时候是投资在广泰的加工板块,现在转到广泰的育种板块,具体的合作大概到年底或明年就会明朗。
中国的对虾产业规模非常大,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所以会引起国际资本的关注。实际上,国外资本也意识到国内市场一直依赖进口亲虾并不是未来的方向,未来国内的选育公司一定会发展起来。中国本土没有南美白对虾种群,长期依赖引种,从长远来看并不是一个健康的方向。现在对虾产业已经足够大,就一定要有自己的育种公司,目前技术体系完成了,就差市场运作,市场运作其实就是一个资本的问题。
水产前沿:对虾选育需要长期的坚持,而且是一个很烧钱的活,是什么动力使您坚持到现在的?
黄皓:这可能和我的个人经历有关。我原来在学校任教,所以会理想化、书生气一点,有了想法自然想去做一些事情。做了生产以后才发现生产和理论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中国市场规模很大,很多方面已经成熟了,唯独种质方面确实还是一个大问题,不但是南美白对虾,整个水产的种质都面临这个问题。
我做生产已经有30年,一直是做南美白对虾,一开始只是做虾苗繁育,后来发现种质有问题,就开始介入做选育,到现在也有15年时间了。当时只是想做引种驯化,但是后来发现一旦开始就不能停,因为系统是不能断的。育种投入时间长,有投入还不一定有好结果,现在得到投资方的认可,市场也开始逐渐接受,否则我们是很难走下去的。
走出国门,目标市场是东南亚 水产前沿:目前广泰的亲虾年产能能达到多少,去年销售了多少苗,主要覆盖哪些市场?
黄皓:我们设计的目标年产能为20万对,目标为占据20%的中国亲虾市场份额。我们在海南、日照和唐山分别有一个点,去年大概做了30亿苗。目前主要以生产幼体为主,每年大概能做700-800亿幼体,2015年最高峰时做到1200亿幼体。实际上这两年广泰也在逐步压缩销售幼体的量,增加自己的做苗量,这也是大部分公司的策略。目前我们只解决了种的质量,但还没有完全解决苗的质量,这是我们后面要做的工作。
目前我们主要覆盖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这三个市场,珠三角做得比较多的是台山市场,中山和珠海也有覆盖,而江浙市场以杭州、宁波、赣榆、连云港为主,北方则是面对黄骅、唐山和天津市场,主要是针对土塘养殖模式,高位池、工厂化、温棚不是我们现在的主要方向。
水产前沿:未来会卖亲虾吗?
黄皓:当前还不太可能,目前种苗市场还是一个不太成熟的市场,卖出去以后可能会出现假冒的情况,无形中对品牌是一个损害,对养殖户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当大家的品牌意识增强以后,也不排除销售亲虾的可能,因为我们做对虾选育的初衷就是改变中国良种覆盖率低的现状,虽然卖亲虾可以很快地提高市场覆盖率,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市场氛围,卖亲虾出去可能会把这个市场做烂掉。
水产前沿:是否会考虑国外的亲虾市场?
黄皓:其实我们最早定位就是国外市场,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引进国外资本的原因。东南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对虾养殖地,但是他们的亲虾大多数也是来自于美国,都具有这个天然的缺陷,进入亚州市场会有较大的市场机会。因此我们公司的市场定位也是立足中国市场,面对亚洲市场,发展方向为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由广泰提供良种选育体系和配套技术,在合作国选择地点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去年我们去印尼考察了几次,但是还有一定的程序要走,所以要完全走出去还需要时日。
水产前沿:现在一条亲虾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广泰如何在南美白对虾的选育上适应国内多样化的需求?
黄皓:虽然我们现在审报通过的只是“广泰1号”,其主要特点是生长速度和抗病性比较均衡,兼顾了繁殖力,适合中国大多数土塘养殖。实际上,针对国内养殖模式的多样性,我们也有其它选育品种进行匹配,比如像正大那种生长速度的“广泰2号”、“广泰3号”,针对的是高位池和工厂化的目标客户,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进行选育。现在我们整个育种体系保存有10个左右的基础种群,后面我们可能还会关注耐低盐(淡水养殖)、耐高盐(大汪子高盐度养殖)等这些方面的性状,甚至针对南美白对虾某种体形、口感等方面的特点进行选育。
海南广泰海洋育种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总部设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罗民村,投资6000万元建立占地358亩的现代化育种基地,专业从事南美白对虾的良种选育。
上一篇: 魏立华:重塑信任体系是中国奶业发展的关键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