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2016年奶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1)

2016年奶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1)

    摘要:本文从国内外奶业生产与贸易、奶牛育种与繁殖、营养与饲料、疾病控制、环境控制、乳品安全与加工等方面对2016年奶牛产业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国际奶业生产与贸易发展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原料奶产量将达到8.17亿t,较2015年增长1.1%,其主要增产区来自亚洲和北美,尤其是印度、巴基斯坦、美国。

    从全球乳品价格指数运行来看(图1),2016年1-11月为150.2,较2015年同期的161.3下跌了6.9%,但从月度运行来看,2016年全球乳制品价格指数呈现出止跌回升的态势。具体来看,2016年一季度维持了惯性下跌之后,至4月跌至区间运行的低点127.4;随着中国与俄罗斯进口量增长,加之大洋洲尤其是新西兰的减产,全球乳品市场价格得以提振,2016年7月的全球乳品价格指数已经与2015年7月持平;到11月份全球乳品价格指数已经回升到186.4的水平,同比增长23.4%,显示出较强的回升态势。

    根据FAO预测,全球乳品贸易量按照原料奶计算,2016年为7230万t,较2015年增长0.4%,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与俄罗斯奶粉进口量的反弹,加之黄油与奶酪贸易的回暖,全球乳品贸易在整体低迷的状况下获得了一定的提振。实际上,从主要出口国角度看,虽然南美与新西兰由于天气原因产出下降,但是从贸易角度,新西兰等国仍然有进一步增加出口的动力,此外欧盟、白俄罗斯等国也有意在全球乳品贸易中增加出口;其中来自发达国家的出口从1200万t降至1190万t,而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从6000万t增长至6040万t。不同乳制品的出口情况:①2016年全球全脂奶粉出口量为252万t,较2015年的256万t下降了1.6%。其中,新西兰的出口量为135万t,较2015年的138万t下降2.2%;值得注意的是乌拉圭的出口量从10万t增长到12万t,增幅达20%。②2016年全球脱脂奶粉出口量为218万t,较2015年的222万t下降了1.8%。其中,欧盟出口量为64.5万t,较2015年的68.4万t下降了5.7%;美国出口量为54.4万t,较2015年的56万t下降了2.9%;新西兰出口量为44万t,较2015年增长了7%。③2016年全球黄油出口量为101万t,较2015年增长了5.8%。其中,新西兰的出口量为51.5万t,较2015年的50万t增长了3%;欧盟出口量为23万t,较2015年的18.5万t增长了24.3%;白俄罗斯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长。④2016年全球奶酪出口量为247.7万t,较2015年的237.9万t增长了4.1%;其中欧盟出口量为79.5万t,较2015年的71.9万t大幅增长了10.6%;新西兰的出口量为35万t,较2015年的32.7万t增长了7.0%;美国出口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而白俄罗斯则呈现出较为强劲的增长。


    综合当前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及乳品市场发展,2017年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乳品产需的增长动力同时存在,并且产出增长显示出很强的张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需求增长。这也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乳品价格的上涨较为有限。从目前乳品价格水平来看,会维持相对较小幅度的波动,除非宏观经济条件和偶发性因素的影响才会使得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可以判断的是,全球乳品市场整体保持平稳,个别乳品的供需变化存在一定的结构性波动空间,但是整体波动空间较为有限。

    2 国内奶业生产与贸易概况

    根据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公布的数据,预测2016年中国原料奶产量为3570万t,2017年中国原料奶产量预测为3500万t,这一数据与国内预测数据基本吻合。按照2015年中国原料奶产量3755万t计算,2016年原料奶产量下降了4.9%,而2017年的原料奶产量将会呈现出进一步下降,这也与国内畜牧业整体生产格局有关。另据农业部统计,2016年1-10月我国乳制品累计产量为2459.9万t,同比增长7.52%。其中液体乳产量为2253.8万t,同比增长8.10%。

    据农业部监测(图2),2016年1-11月我国原料奶收购价平均为3.47元/kg,较2015年同期(3.43元/kg)提高了1.2%;从月度运行情况来看,国内原料奶收购价经历了一季度价格上涨之后,随着温度升高价格逐步回落,至11月原料奶收购价为3.46元/kg,大致与2015年同期持平。截止到12月第2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的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52元/kg,同比下降0.6%。

    就国内鲜奶零售价格而言,据中国价格信息网监测,2016年11月鲜奶零售价格为10.54元/kg,与2015年同期保持一致。从鲜奶零售价月度运行来看,全年基本上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也与全球经济温和通胀、我国当前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宏观经济形势相一致。

    2016年1-10月我国乳品进口量为163万t,同比增长24.4%;进口额为27.9亿美元,同比增长4.6%。其中,干乳制品进口量为109万t,同比增长14.2%,进口额为22.5亿美元,同比下降1.2%;液态奶进口54万t,同比增加52%,进口额为5.5亿美元,同比增加37.7%。

    2016年1-10月份,从干乳制品来源来看:①奶粉总进口量为51.6万t,同比增长9.3%。其中,来自新西兰的为43.2万t,占83.8%,其次为美国2.2万t,澳大利亚1.3万t,德国1.1万t。②乳清粉总进口量为41.2万t,同比增长15.3%。其中,进口自美国的为23万t,占55.7%,其次为法国4.5万t,荷兰2.8万t,波兰2.5万t。③奶酪总进口量为7.8万t,同比增长28.8%。其中,进口自新西兰的为4.1万t,占52.8%,其次为澳大利亚1.6万t,美国0.7万t。④奶油总进口量为6.9万t,同比增长23.9%。其中,来自新西兰的为5.9万t,占比86.2%,其次为法国0.4万t,比利时0.2万t。总体而言,我国干乳制品仍主要来源于新西兰和美国,进口集中度依然比较高,这与全球乳品贸易结构相吻合。

    从生产角度来看,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上游饲料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内规模化养殖水平会逐步提升,奶牛饲料转化率和原奶品质也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国内奶业会受到养殖成本、环境承载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仅依赖国内资源仍然难以满足消费需求的增长。从需求角度来看,随着城镇化进程与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乳品消费在总量与结构两个维度都将保持刚性增长,特别是对安全与高端乳制品的需求。由此可见,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国内乳品的产需矛盾都将维持存在。基于这一判断,结合我国相关农产品市场的经验,应当着重布局差异化乳品市场,特别是可以效仿南京“卫岗牛奶”就近布局区域市场的案例将国内乳业的重心转移到鲜奶生产上来。

    3 国际奶业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3.1 繁殖与育种技术进展

    3.1.1 基因组选择技术扩展到更多新性状的实际应用
    
    利用基因组选择技术针对难以大群测定的重要性状进行基因组预测是近年奶牛育种技术的研究重点,目前焦点关注奶牛不同生命阶段的饲料转化效率及相关性状。此外,各国选育体系中逐步增加功能性状作为定制个体选育目标的信息,例如蹄病、临床乳房炎等性状评估结果都可以被奶农参考。近几年,美国的总性能指数(TPI)中就加入了饲料效率这一难度量性状,大大改变了奶牛的养殖效率。目前,美国使用的TPI指数公式进行了一些调整:新的TPI指数增加了饲料效率(FE)性状;修改了繁殖性状指标,除考虑公牛女儿的配种受胎率外,还增加了公牛本身的配种受胎率指标(包括与青年母牛和经产母牛的配种效果)。目前,基因组选择技术更多应用于新的选择性状,特别是一些难度量、表现晚的性状,如繁殖性状、长寿性、抗热应激、乳房炎、肢蹄病、牛奶品质、饲料效率、甲烷排放量等。

    3.1.2 基因组选择技术使青年公牛冻精的使用比例不断增加,大大缩短了时代间隔
    
    基因组选择技术显著提高了后备公牛的选择强度和青年公牛冷冻精液的使用比例。使用更年轻的父母,包括未经后裔测定的基因组验证青年公牛,以及基因组验证的青年母牛和年轻成年母牛,大大缩短世代间隔,加快遗传进展速度。2016年在美国的4个主要乳用品种(荷斯坦牛、娟姗牛、爱尔夏牛和瑞士褐牛)中,青年公牛的冻精使用比例均超过了60%,较传统奶牛遗传改良技术发生很大的变化。

    目前,基因组选择技术从主要针对种公牛进行评价发展到用于选择种子母牛(公牛母亲牛)、选择供体母牛(用于生产胚胎)、更多遗传缺陷检测(单倍型检测),选配更加合理,降低近交程度。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跃,多技术交叉整合推动原有技术的发展,Thomasen将繁殖技术与全基因组选择结合应用于奶牛育种,大大提高了年度遗传增益。

    3.1.3 胚胎工程技术进展幼龄家畜体外胚胎生产技术(Multiple Ovulation Embryo Transfer, MOET)

    原理是将幼畜超数排卵与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胚胎的体外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集合而成的生物高技术繁殖体系,可以极大程度缩短世代间隔,为胚胎生产和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源。Jaton使青年牛和成年牛超排,使用体内或者体外受精技术产生胚胎数并评估其遗传参数,结果发现通过超排供体产生的胚胎数量不受技术(无论在体内或体外受精)或状态(青年牛或成母牛)影响。

    3.2 饲料与营养技术进展

    3.2.1 碳水化合物营养

    研究证实,动物消化道微生物与动物的营养物质消化、机体代谢、免疫和行为[2]等密切相关,为奶牛碳水化合物营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Solomon等[3]研究发现瘤胃微生物表达酶的种类和丰度均具有可调节性。Shabat等发现奶牛瘤胃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能力受瘤胃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并且消化率与微生物的丰富度呈负相关。

    3.2.2 蛋白质与氨基酸营养

    Nichols等研究发现,泌乳奶牛日粮中添加必需氨基酸显著提高了产奶量、乳蛋白和乳脂产量,在此基础上添加葡萄糖可加速体内外循环支链氨基酸的代谢。Osorio等发现,在围产期奶牛日粮中添加过瘤胃甲硫氨酸,脂代谢和免疫功能均提高,进而改善了奶牛围产期的健康状况。给奶牛饲喂过瘤胃可降解缬氨酸可提高奶产量。

    3.2.3 脂肪营养

    围产期奶牛添加大豆油或氢化棕榈油能够提高瘤胃普雷沃菌属的定殖量,且定殖取决于日粮油脂的饱和度;围产期奶牛饲喂亚麻酸和亚油酸可以提高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Garcia等研究表明,犊牛血浆和肝脏中脂肪酸的组成与其代乳料中脂肪酸的种类有关。Schiavon等报道,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包被共轭亚油酸(CLA)可明显降低多种脂肪酸的产量,尤其影响短链脂肪酸的合成;Hanschke等发现在饲喂硬脂酸饲粮的基础上,添加液体包被CLA对产后泌乳奶牛的脂质过氧化具有很好的效果。

    3.2.4 矿物质与维生素营养

    Duplessis等发现牛奶中维生素B12的含量和奶牛日粮中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正相关,与日粮中粗蛋白的含量负相关。Corwin等发现,奶牛日粮中添加维生素D3,奶牛所获得的维生素D的量是NRC推荐量的1.5~2.5倍;新生犊牛和只喝常乳但未补饲维生素D3的犊牛都会缺乏维生素D。奶牛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降低牛奶中挥发性脂质氧化物(丙醛、己醛等)含量。Pino等发现青年牛饲喂含有非有机矿物质的日粮,增加了粪便的湿度、尿液量和总的排粪量。Osorio等发现围产期奶牛饲喂氨基酸螯合矿物质可以影响真皮组织中与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

    3.2.5 粗饲料资源利用与评价

    Andrade等比较了玉米青贮、新鲜甘蔗、3种甘蔗青贮对奶牛生产性能和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青贮甘蔗的奶牛干物质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显著高于新鲜甘蔗;新鲜甘蔗和甘蔗青贮对产奶量没有影响,可以作为优质粗饲料在奶牛生产中应用。Naderi等[15]发现在热应激条件下用甜菜粕替代奶牛日粮中12%玉米青贮对生产是有益的。Ambo等研究表明稻草和蔬菜废弃物等农副产品可以作为基础原料以青贮的形式替代奶牛日粮中的粗饲料。

    3.2.6 奶牛营养与环境

    饲料中添加单宁提取物、补饲牛草、改变青贮饲料补饲时间或种类、降低日粮蛋白和代谢蛋白水平等措施均可减少奶牛氮排放。日粮中添加硝酸盐、亚麻籽、3-NOP以及提高粗饲料品质均可降低奶牛甲烷的排放。缩短瘤胃消化物的滞留时间可减少CH4能量损耗,而增加夏天粪便贮存罐的空置频率可减少粪便贮存过程中甲烷释放量。

    下接2016年奶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2)

   (李胜利 姚琨 曹志军 刘长全 张胜利 刘建新 李建喜 王加启 张和平)

上一篇: 精养小龙虾 效益会更高——湖北潜江农民杜小钟的养虾经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