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微藻与水族高峰论坛”在天津成功召开
4月1日,由天津农学院、天津现代晨辉科技集团、天津水产学会承办的“第一届微藻与水族高峰论坛”在天津成功召开。此次论坛以“微藻与水族”为主题,围绕“微藻”、“观赏鱼”、“饲料配方”几个关键词展开讨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研究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解绶启、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张学成、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秦松、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魏东、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研究员陈成勋等几十位科学家携行业精英共300余人与会。
部分嘉宾观点:
麦康森:观赏鱼继猫、狗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宠物。英美、日本和欧洲是主要消费国,在美国饲养观赏鱼的家庭占到15%,在英国约有300-500万个家庭养观赏鱼。
亚洲观赏鱼出口份额最大,约占50%,其中新加坡是最大的出口国,其次是香港、印尼、马来西亚和捷克。中国早在唐代就驯养黄色野生鲫鱼,宋朝将金鱼作为宠物饲养,20世纪80年代观赏鱼产业开始迅速发展,现今中国观赏鱼养殖和出口规贸易基地建设已具相当规模。2011年我国观赏鱼养殖总量为35.8亿余尾。观赏鱼产业是集观赏鱼养殖、观赏鱼饲料、水族器材、观赏鱼销售、观赏鱼文化等要素为一体,形成了千亿规模的产业。
目前观赏鱼主要还是使用鲜活饵料,专门对观赏鱼的营养需求研究很少,因此,鲜有营养学意义上的专用饲料,既造成浪费又污染环境。未来的观赏鱼饲料还是要依靠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具有货源稳定、营养全面、质量安全、保存方便、降低氮磷排泄等优点。
桂建芳:水产育种种业创新对水产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以鲫为例:2008年全国鲫鱼总产量为195万吨,自2009年推广养殖异育银鲫“中科3号”五年来,全国鲫鱼产量持续增长,2012年总产量达245万吨,2013年达259万吨,2014年已达277万吨。金鱼的演化过程中,因为人类在遗传育种上的干预,使不存在生殖隔离的同一物种,分化出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几百个金鱼品系,这种现象在鱼类演化和分类学上极为罕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全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分析的确为许多水产生物物种独有生物学现象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解析提供了全方位的生物信息证据。然而,这些信息如何用于遗传育种?即鱼类及水产生物遗传育种何去何从?一直是今年来育种学家反复思考的问题。
解绶启:世界水产饲料需求量逐年增加,饲料蛋白占饲料成本主要部分,中国水产养殖对饲料的依赖越来越大,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水产饲料总量在1800-2000万吨之间。根据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预测,从2004年到2050年的需求增长中,最快的是奶制品和水产品,全国的肉禽人均需求将从41公斤增加到84公斤,水产品由15公斤增加到48公斤。结合收入增长和城市化对人均畜产品和水产品需求的影响以及人口增长对总量的影响,至2050年中国居民的水产品需求将增加近3倍,畜产品和饲料粮需求将增长1.5-1.6倍。
植物蛋白替代鱼粉经常导致水产动物的生长和饲料利用下降,藻粉作为饵料,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除了能提供良好的蛋白源外,有些藻粉还可以保护动物免受肠炎。目前藻类在水产饲料中有以下几点应用研究需求:降低生产成本、控制产品质量、改进加工工艺、培育功能藻类、改进饲料配方与加工工艺。
张学成:微藻养殖是朝阳产业,目前我国微藻养殖主要有螺旋藻、小球藻、雨生红球藻、盐生杜氏藻等品种。雨生红球藻是提供虾青素最理想的物种、其虾青素含量达到2%-4%,虾青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能力最强的抗氧化剂,雨生红球藻或将成为下一个微藻养殖浪潮。
对雨生红球藻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在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的医疗功能上下功夫,不要强调非科学的“功能”;
2、在种质改良上下功夫;
3、目前雨生红球藻养殖产业分布过于集中,应向螺旋藻产业吸取经验。
4、控制污染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秦松:过去的25年里,中国微藻生产量已达1万吨,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微藻生产国家,微藻对保健食品、海洋生物饵料、生物能源、二氧化碳的富集与利用等行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是螺旋藻和小球藻,其中螺旋藻产量位居世界产量的2/3-3/4。
中国的微藻产业面临以下挑战和机遇:
1、建立地区性及全国性的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重塑消费者信心,服务大健康产业;
2、建立从实验室到工厂,市场快速集成转化平台,丰富藻类产品种类,满足高端市场精准需求;
3、创新系列技术,降低藻类生产成本,发展藻类作为战略蛋白,战略油脂储备资源,服务大水产业。
魏东:微藻在水产动物育苗、调水剂、次级饵料方面都有重要应用。但也存在以下问题:多数养殖场自备微藻养殖池,养殖设施落后;微藻种质良莠不齐,引种混乱;缺乏规模化培养技术,微藻产品质量不稳定;藻液供应不及时,急需解决采收、保存问题(活性、营养成分保证的前提下,保存2周以上)
随着饲料产量逐年增加,原料价格又日益上涨,微藻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具有创新性地位。微藻应用在特种饲料中是一个契合实际的方向,提供以下几点思路:
1、鉴于微藻生产成本,首先关注在特种水产饲料里的应用;
2、不要只关注微藻的营养价值,应更多关注其生物活性功能;
3、产物提取-功能验证-饲料(添加剂)开发的系统工作亟待进行;
4、当下家禽病害流行,免疫/抗病功效开发是重点。
陈成勋:在育苗生产中,微藻营养性是它的直接作用,其间接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水质、水体透光度以及水体中藻相-菌相等方面的影响。在育苗水体中投放微藻,可利用微藻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吸收幼苗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氮、磷元素,控制水体平衡,达到稳定pH的作用。研究证明,多种微藻可以降低育苗水体中的细菌总数,同时能够起到稳定水体中菌相、菌类结构与数量的作用,使之受有机物浓度和抗生素的影响减少。
上一篇: 新常态下数千家料企被关停或兼并,它们该如何成功突围?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