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龙江县鲁河乡繁荣村安文国从2008年开始从事生猪养殖以来,先后投资510万元,经过多年的滚动式发展,现已建成猪场2处,总占地1.7万平方米,其中标准化猪舍 6 栋、3800 平方米,现存栏生猪700头,其中,能繁母猪130头;2016年出栏肥猪 1000 多头,纯收入70万元,同时转化余粮260吨。安文国的猪场还常年雇佣本村农民工4人,每人年工资 3 万元。安文国发展养猪业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定信心,滚动发展。2008年,安文国刚开始从事养猪时,由于没有经验和技术,只养了几十头猪。经过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摸索,并向一些老养猪户和有关专家请教学习,他逐渐掌握了养猪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养猪经验,养猪规模也逐渐扩大。2009年,安文国将村里的闲置学校购买下来,投资150万元改建成了“龙江县繁荣生猪养殖场”。当时建猪舍2栋、1000 平方米,规模达到年出栏生猪800头,收入30万元。但由于养殖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生猪养殖也不例外,尤其是2012年至2014年期间,生猪产业滑至谷底,许多养猪场(户)纷纷转产。当时安文国思想也动摇过,然而,一考虑到多年来辛辛苦苦垒起来的养猪事业一下子就要放弃了,心里总有些不甘!几经考虑,安文国决定继续坚持做下去。于是多方求教,想方设法降低生猪饲养成本。他采取的办法是:(1)“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先保留住种猪,而缩减育肥猪的饲养规模,待市场行情好转时,可以立即扩大养猪规模。(2)采取自繁自育生产模式,降低养殖成本。(3)采用科学配方,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养成本。通过上述措施,基本上保持了保本经营的生产状态。而当2014年6月之后生猪行情好转时,安文国则通过留存的母猪群体迅速扩繁,短时间内就实现了满栏育肥,抢占了市场先机,尽快转入盈利期,增加了家庭养猪的经济收益。效益最好时,每头育肥猪纯收入达到1000元。
二、抓住机遇,扩大规模。2016年,省政府出台了“两牛一猪”产业扶持项目,对新建存栏基础母猪150头,育肥猪1500头,年出栏肥猪3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给予100万元资金扶持。这是生猪养殖场扩大规模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安文国得到消息后,一方面积极与乡、村沟通,选择建设地点,另一方面及时向县畜牧兽医局汇报发展思路,争取县、乡、村三级的大力支持,帮助申报了省里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项目,并获得了批复。目前,安文国投资360万元新建的猪场总占地9969.8平方米,建有标准化猪舍4栋、2800平方米,其它附属设施也全部配套完成。现已投入使用,入栏生猪 810 头,其中:基础母猪和种公猪110头,仔猪和育肥猪700头。预计到7月份,基础母猪存栏将达到150头,育肥猪超过1500头。届时,繁荣养猪场的两个场区存栏总计可达到基础母猪200头,育肥猪2000头,年出栏生猪4000头的规模,纯收入可达 150万元。
三、带动扶贫,共同致富。“吃水不忘挖井人,回馈社会献爱心。”安文国说自己在发展养猪事业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因而他时时刻刻怀着感恩和回馈之心。安文国猪场的雇工都是本村的农民,若遇到养猪户有资金或技术上的难题时,他都主动帮忙。2016年,龙江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给贫困户参与生猪养殖提供了资金和政策支撑。安文国觉得自己是靠党的好政策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应该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为贫困户做点儿实事。这是他的责任和应尽义务,也是他回报百姓和政府的最好行动。于是,安文国按照县政府制定的“六位一体”扶贫养殖模式,与乡、村领导沟通,并广泛征求村里贫困户意见,同村里的12户贫困户达成一致意见,贫困户只需将信用社发放的30万元扶贫贷款拿出来投放到猪场,而不必参与养殖,就可获得每万元贷款750元的保底收益,平均每户1800元以上,扶贫期为3年。目前第一期保底收益资金已经准备完毕,2017年3月末即可兑现到贫困户手中。同时,新建猪场投产时还优先雇用了6名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人员,月工资2000元,贫困户每年还可增收 2.4万元。
下一步,安文国计划再筹集一部分资金,购进一批基础母猪,尽快扩大养殖量,同时再带动一批贫困户入资,争取带动贫困户20户以上,带动全村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上一篇: 两会结束,猪价将就此触底反弹?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