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双汇发展[58.15 0.52% 股吧]复牌即跌停,也算是意料之中。不过,复牌前公司仍要端起绩优股的架子,“瘦肉精门”之后再次试图在业绩上粉饰,有意公布“好”消息提振股价,让人哭笑不得。更让人感到可悲的是,事实真相的揭露,不是靠监管部门,而是没有调查权的财经媒体的责任感。这也正是A股市场的悲哀。
“瘦肉精门”之后再出不诚信行为
4月19日,双汇发展在复牌之日发布公告称:“目前,本公司鲜冻品的日发货量为1500多吨,已恢复至2011年3月份上半月平均日发货量的89%;肉制品的日发货量为3200多吨,已恢复至2011年3月份上半月平均日发货量的71%;日回收货款9000多万元,已恢复至2011年3月份上半月平均日回收货款的72%。”乍看之下,给人一种危机已过、销售正在恢复的感觉。与此同时,多家券商研究报告纷纷给出了“增持”或“推荐”的评级。看上去,投资者要考虑的似乎是应该在什么价位买进的问题。
且慢!这份“喜报”虽然看上去很美,却总让人感到有点不对劲,数据好像和大家在超市看到的情况不太一样。就在这个时候,《每日经济新闻》挺身而出,派出18名记者奔赴双汇发展本部以及密切相关的10多个地区深入调查,终于还原出销售数据背后的事实真相。原来双汇发展隐瞒了对经销商的关键承诺:5月份之前未销售完的产品,可以100%无条件退货,退货的产品损失不用经销商承担。这样,就把未来可能遭遇退货的产品都算作销售业绩了。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但双汇发展这块基石却成为动摇A股市场的不稳定因素。“瘦肉精门”事件以及后续销售数据恢复假象彻底暴露出双汇发展缺乏起码的诚信意识,这对证券市场来说更可怕。其实,“瘦肉精门”显示的主要是双汇发展管理上的漏洞,这个问题通过整改完全可以解决,但公司对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为了应对公司股票复牌以后可能出现的暴跌,反而在信息披露中报喜不报忧,不惜误导投资者,这就走得太远了。瘦肉精事件是公司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而信息披露中的重大遗漏则是不诚信问题,这样就从两个方面将双汇发展拖入深刻危机之中。
同时,在整个事件中,众多券商研究机构的判断也匪夷所思。先前频频在90元的高位推荐双汇发展,及至爆出危机又迫不及待地维持推荐。某券商研究员写出《瘦肉精事件创造绝佳的中长期买入机会》的研究报告,称“70元以下我们强烈建议买入”;另一家券商研究机构也发布了《双汇发展:等待刀掉落到地上,我们再从容捡起》的研究报告,认为双汇发展60元以下可安全介入;有的则建议“择机配置,长线持有”,还有的给予“增持”或“推荐”的评级。即使这些券商研究机构都没有任何私利混杂其中,那只能说明现在的很多券商研究机构的研究方法很成问题,坐在办公室里翻公告、查数据、搞模型分析或者再到公司走马看花来个所谓调研,却没有扎实的市场调查,这种研究是根本就靠不住的。
监管缺失,违规行为竟无代价
而更为让人担忧的是监管部门在此事件中的态度,让人真正感到了A股市场的危机所在。如果说前面的瘦肉精事件还轮不到证券监管部门去调查,那么后面爆出的信息披露重大遗漏则已经完全属于证券监管部门的调查职责范围了,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看不到监管部门究竟做了什么工作。在事实已经证明存在重大遗漏的情况下,居然按“惯例”让双汇发展发一个澄清公告了事。双汇发展信息披露的重大遗漏几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这岂不是鼓励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违规吗?无怪乎有那么多券商研究机构敢于毫不避讳地力挺双汇发展的股价。
监管部门的不作为也是双汇发展能够在56元上方止跌的重要原因。双汇发展爆发出如此严重的危机,未来前景已经很不明朗,56元的估值仍然很高,为什么股价跌到56元就跌不下去了呢?因为双汇发展资产重组的要约收购价是每股56元。在双汇发展出现如此重大的危机之后,原来的换股吸收合并方案是否存在变数,投资者实际上是非常担心的,而这个问题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态度。现在监管部门不置一词,沉默是金,这就让投资者无所适从,也给了套牢者自救的机会,大胆喊出56元是双汇发展跌不破的底线的口号。
这就是现在A股市场的生态环境,因此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下一篇: 双胞胎集团饲料养猪全程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