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煤与电,猪舍怎样做到冬暖夏凉?
猪舍设计是养猪的一门学问。设计好了,冬天能省下不少取暖钱。在北方的冬天,一个存栏100头母猪的猪场一年煤钱就要10多万元。而且所有的材料都是加厚保温,综合建筑成本增高,有猪场介绍单头母猪平摊硬件成本达3万元。但在余式猪场,即便屋外大雪纷飞,室内猪舍在不启动电气设备时,也能维持17℃左右。
猪舍设计在降低成本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据悉余式猪场是天兆猪业养猪经验里探索实践出来的适合猪只生长发育需要的猪场建设模式,通过自然采光、通风、空气循环预冷预热的独特方式实现了猪舍的冬暖夏凉。
自然光才是王道 很多养户在实践中都会碰到这种问题,因猪舍的高度与跨度限制了舍内的采光面积,受光不均,朝向的设计总会让人感到头痛。靠南面栏位里的猪能充分照射到阳光,而靠北面栏位的猪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南方的猪晒太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少欧美猪舍采用密闭式封顶,实施人工采光,中国式独栋小猪舍则是靠设置窗户,但都难以有效利用太阳辐射能。众所周知,太阳光有利于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不能利用就不能称之为理想的采光方式。
据天兆猪业工程部专家介绍,在猪场采光设计上,天兆在屋顶设置采光带,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采光带。只要外面是晴天,猪舍就会放亮,也就不存在东西南北采光的难题。屋顶采用双面夹心(岩棉)彩钢瓦坡屋面,同时屋面设置30厘米宽双层FRP材料采光带自然采光,FRP材料的透光率也有讲究,在75%左右光线不会直射,会让猪更为舒适。
猪舍能调控15度的温差 为了实现冬暖夏凉,余式猪场采用了“空气循环预冷预热调控温差”设计,高温季节空气进来会预冷,低温季节空气进来则会预热。
以冬季的黑龙江省为例,室外温度经常低于零下20℃,但余式猪场能够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使猪舍温度达到零下5℃左右,这中间有将近15℃的温差。它的加热流程是逐级实现的。首先室外冷空气会通过一个室内空气区进行预热,能够升高3—5℃,其后通过地沟+废气排出管道余热升温,能够再升高5—8℃,然后再通过地暖来继续升温,将进入猪舍的气温升高到0℃以上,再加上对猪群本身强大的散热能力的利用(据测算,一头200公斤的猪,散热量相当于一个200瓦数的灯泡,将其有效利用,能够减少风机、地暖的配置成本。),其猪舍温度完全能满足猪只需求。
再以夏季的重庆地区为例,当地室外最高气温能达到41℃,而余式猪场模式修建的场能将猪舍温度降低到25℃左右,中间超过15℃的温差如何解决呢?余式猪场的方案首先借助室内空气交换区对热空气进行预冷,这时可以降低2—4度;再通过地沟+废气排出管道余热对热空气进行预冷,这时可以降低3—5度,最后再通过湿帘,可以再降低8度。余式猪场设计中,所采用的地沟调节温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国内这样做的猪场并不多见。
据悉,余式猪场在温控方面做了很多创新。首先,猪舍气密性好,除了通风口,其他都密不透风。第二,所有的进风口、出风口都有预热预冷间。而地沟也起到了类似地下室冬暖夏凉的作用。第三,采用的管道材料都是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
温控成本节省20%以上 猪舍建得好,将来的维护成本才会低。比如外墙气密性好,进出风口通畅,冬天散热量就会小,夏天墙也不会被高温穿透。有的猪场要修地暖设备,要建锅炉,要修复杂的管网,就难免密闭性不好。如果选材和修建工艺不可靠,就容易跑气漏气,加剧温控难度,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体猪场运营成本变得非常高。
猪舍空间隔热保温也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很多猪舍采用50*60米的小栋,而余式猪场的尺寸扩大到了120*70米,一是只需要将猪舍外围进行良好隔热保暖设计和施工;二是容纳的猪只群体更大,有扎堆取暖的优势,充分利用猪本身的热源来对进入猪舍的冷热空气进行预冷预热调控,实现节能。
余式猪场在选材上也有很多讲究,猪舍外墙正负零以下采用页岩砖水泥沙浆砌筑,屋面材料采用阻燃隔热保温性能好的特殊材料。整个猪舍要求对建筑物所有孔、洞、缝隙进行密封,确保建筑的密闭性。
通过以上诸多精密严谨的设计,余式猪场不仅适应大江南北各种各样的气候环境,还极大程度节约了温控成本。据了解,2016年12月北方下雪时,天津市津港天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刚好进猪,在不运行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只利用猪本身的热源,室温就达到了17℃以上。相对于北方猪场以往动辄百万的取暖成本,起码降低70%以上的取暖成本。即便在南方地区,余式猪场模式在温控成本上也能比传统猪舍至少低20%—30%。
上一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中心首次开展鲤igf3基因及其功能研究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