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哈兽维科·蓝耳病防治技术推广月(广东站)在广州举办
12月17日,2016哈兽维科·蓝耳病防治技术推广月(广东站)在广州举办。来自广东省各地养殖户齐聚于此,共同探讨蓝耳病的防治措施。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蔡雪辉研究员介绍蓝耳病在中国的流行与演变,他表示,2016年蓝耳病的病原特点是侵害肺泡巨噬细胞,诱导免疫抑制,促进其他病原的继发感染,可形成持续感染和隐性感染,一旦感染很难根除。
高致病性蓝耳病感染引发严重的炎症反应,是导致猪只急性死亡主要原因。感染导致严重的胸腺萎缩,是该病致病的重要病理变化之一。在发病时,控制炎症反应是该病的治疗的关键。在高致病性蓝耳病感染猪的炎症反应期不建议使用抗生素。
蔡雪辉对于蓝耳活疫苗的使用建议:
1. 活疫苗只能用于保育猪和育肥猪,只有在特别情况下用于种猪。
2. 不提倡应用活疫苗免疫哺乳仔猪或超免,没有试验证实。
3. 活疫苗免疫时,做好猪群的卫生管理和保健,猪群不稳定时慎免。
4. 在猪瘟疫苗免疫后1-2周后进行PRRS活疫苗(CH-1R株)的免疫,以免干扰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近几年,PRRSV变异株变得更为多样复杂的遗传多样性,出现弱毒疫苗衍生毒株,出现新的PRRSV分支。他提出对PRRSV的防控策略:
1.对于有蓝耳病临床表现的猪场应进行病原监测,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
2.在蓝耳病稳定猪场,适时采用安全性较高的疫苗进行防疫。
3.对于有类疫苗样毒株流行的猪场,应加强同类疫苗的免疫强度,得到控制后,选用经典疫苗免疫。
4.对于NADC30样毒株流行的猪场,现有疫苗能够提供交叉保护,避免引进带毒后备种猪。

“冷应激是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尤其对猪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危害最大。”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技术服务团队技术总监夏伟讲解了猪场PED的科学防控。他表示,流行性腹泻在猪舍之间的传播大多是人为的,PEDV容易通过外来车辆进入猪场。接种疫苗的方法中,后海穴注射比肌肉注射效果更好。而接种疫苗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应该彻底管理卫生。彻底清洗、消毒空猪舍(7-14天);真正全进全出,多点饲养;尽可能将后备放到同一栋猪舍;冬季产子舍保温;坚持自繁自养;避免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入生产区。
(图片来源于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牟迪)
上一篇: 科前生物变异株腹泻二联灭活苗首发上市,最早明年1月供应市场
下一篇: 正邦科技:四季度主要出于为提升应对周期底部的主动性而进行的产能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