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之春:新模式猪场应规划更精密、配置更精准、管理更精细
12月15日,在农财宝典-新牧网年会高峰论坛上,新希望六和首席专家闫之春博士做了《养猪模式及设施的升级与管理展望》的主题演讲。演讲中闫之春提到,我们现在说的新模式的猪舍是什么?新模式的猪舍应该是规划更精密,配置更精准,管理更精细。
现代猪场一切从规划开始 与大多数生产系统一样,现代猪场的规划-建设-使用,只有满足了“客户”的需求,才能更好的生存发展。“客户”也就是猪、人工、法规、投资者。现在猪的需求无论是什么样的形式,即便是一条龙的管理,母猪和断奶前仔猪都不同;而人工的需求归根到底是节约人工成本,工作环境、方便;法规则是最近几年都会提到的环保需求,比如排污放、水、空气、疾病控制、建筑、防火、污染物;投资者的需求也就是回报。
此外,还要把猪场设计目标和需求简单系统化。把猪场设计目标和需求简单系统化,比复杂化更容易沟通和实现。猪场的系统目标有三点,满足需求、节约以及信息集成,信息集成即物联网。
精准配置比“完全配置”至少节约20% 闫之春表示,在他们新近规划的最东北地区的大型养猪项目,结合40年气候数据,通过精密配置舍内环控系统,比“完全配置”至少节约20%。环境对繁殖猪群的影响尤为严重,新式猪场舍内环境管理的基础:猪舍内的湿热平衡,关注潜热管理。无论哪种设计/管理方式均应遵循基本原理——风速问题:尽最大努力维持适当风速!体表风速自约0.3m/s起,越大对流造成的散热失越多,辐射散热减少,风速达到1.5m/s以上后,对流散热与辐射散热增减分离,辐射散热更少了。
不同情况下的风扇效率数据,是大型猪场在设备选型、配置时的必要数据:行业标准BESS实验室。不同品牌风机效率差异巨大,如下表:
此外,用户需要更加精确的度量,相同的实验处理(风机位置) 检测装置FANS置于内、外时的测定值:在气流上下游位置时差别巨大。
精细管理:保证生物安全 新猪场管理的重要方面就是生物安全,设计的任何猪场,只要猪在的地方就叫做绿区,其他就是黄区,最好还有一个过渡区。通过分区提出来,每一个区域必须有明确的界限。有的人拉铁丝网来分离,但拉铁丝网能挡住什么呢?猪在猪舍里很好,但是赶猪的时候,如果有了狗和猫在场区外走,伪狂犬等病毒就挡不住了。
污水处理方面也要做彻底的梳理。理清楚粪污要做什么用,需不需要粪污分离,然后处理的时候选一个工艺就可以了。这个梳理是我们猪场设计的时候关键的一步,如果要达标排放就必须做污水处理这方面的投入。
最后,闫之春总结道:新式猪场的规划、配置、管理已经是有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综合体系,目的是使能够更好的满足猪、人、法、物、资各方的需求,而且是基本能够自动化地实现。
而要能够更加精密地管理这样的猪场,要求我们`新猪场经理人`首先掌握新猪场规划和配置背后的原理,尤其是舍内环境控制、流程安排、检测方法。不断改进设计、不断优化配置、不断检测调整。
上一篇: 创新与匠心,猪业大变局中的“定海神针”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