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摘要:生猪宰后同步检疫是在屠宰过程中,对其头蹄、胴体、脏器等应检部位按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实施的检疫,是非常重要的一道环节。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实践经验,结合《生猪屠宰检疫程序》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生猪屠宰后同步检疫方法,并对此进行了简要介绍,以供各位同仁参考和借鉴。
实施生猪定点屠宰检疫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提高肉食品卫生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宰后检疫是生猪屠宰检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后一道环节。只有按规定正确设置宰后检疫点,并按一定的检疫程序和要点,应用正确的检疫方法进行宰后检疫,才能够检出在宰前检疫中难以检出的疾病,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保障上市销售猪肉产品的安全。
1 宰后检疫的基本方法及技术要求
1.1 宰后检疫的基本方法
1.1.1 视检
用肉眼观察动物头部、内脏、胴体的状况是否正常,对有些疾病特征性的病变和症状可做出判定。
1.1.2 触检
用手或刀具触摸、触压组织河和器官,判定其弹性和软硬度是否正常。
1.1.3 剖检
用检验刀具剖开被检组织和器官,检查其深层组织和器官内部是否正常。
1.1.4 嗅检
用人的嗅觉探查组织和脏器有无异味,以判定肉品卫生质量。
1.2 宰后检验的技术要求
(1)检疫人员必须具有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熟练的检验技能,并且要具有相关的资质证书。
(2)在生猪屠宰过程中,高速度的流水作业,要求官方兽医在短时间内对屠宰生猪的健康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必须选择最能反映肉尸病理状态的器官和组织进行剖检。
(3)下刀迅速准确,并严格按照农业部制定的检疫程序操作,熟练操作。对每一头猪的每一个应检部位都要认真检疫,以免漏检和误检。
2 宰后同步检疫流程
生猪的宰后检疫分为头部检疫、内脏检疫、胴体检疫、旋毛虫检验几个环节。在操作时应对同一头猪的头、内脏、胴体等器官部位统一进行编号检疫。主要器官部位以感官检查和剖检为主,旋毛虫检验以镜检为主。
2.1 头部检疫
猪的头部检验主要是检验猪的慢性局部炭疽病、口蹄疫、水泡病、结核、囊尾蚴等疫病的典型病变。
(1)放血后、褪毛前,剖检左右颌下淋巴结,必要时剖检咽后外侧淋巴结,检查局部性炭疽病、结核、化脓性感染等。
(2)剖检左右两侧咬肌,固定头部,从左右下颌骨外侧平行切开两侧咬肌,充分暴露剖面,检查有无囊尾蚴寄生。
(3)视检吻突,鼻镜,口腔黏膜等部位有无水泡、溃疡、肿胀。注意检查口蹄疫、水疱病、坏死杆菌病、放线菌病等传染病。
2.2 内脏检疫
内脏检疫在宰后检疫中尤为重要,因为大部分疾病不仅在肉尸及头蹄上有变化,在内脏上也有明显的病理变化;有些疾病只有在内脏上才会表现出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因此,宰后检疫时内脏检疫应该作为重点检查部位。
2.2.1 肺脏检验
肺脏检验主要是检查肺脏感染情况及肺脏疾病。首先视检肺脏形状、大小、色泽是否正常,触摸肺叶有无结节、硬块等,注意各种性质的炎症变化及结核。剖检左右支气管淋巴结,注意有无各种病理变化。
2.2.2 脾脏检验
视检脾脏形状、大小、色泽、检查有无肿胀、淤血、梗死,指压被膜和实质弹性。剖检脾髓。检查是否患有猪瘟、猪丹毒、败血型炭疽等疾病。
2.2.3 肝脏检验
视检肝脏的形状、大小、色泽以及寄生虫包囊和结节等;指压被膜和实质弹性;剖检肝门淋巴结,观察有无肿胀、充血、出血、坏死。注意检查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必要时切开胆囊、胆管及肝脏实质,检查有无寄生虫。
2.2.4 心脏检验
首先仔细检查心包,然后切开心包观察心脏外形,视检心包和心外膜,检查心肌弹性,在与左纵沟平行的心脏后缘房室分界处纵向剖开心室,观察二尖瓣、心肌、心内膜及血液凝固状态。检查有无病变。
2.2.5 胃肠检验
首先视检胃肠浆膜,观察胃肠浆膜有无异常,必要时剖检胃肠,检查黏膜。患猪丹毒时胃底部有出血;患猪瘟病时胃黏膜有点状出血,肠系膜检验时要主要检查弓形体病和其他传染病。另外,要重点剖检肠系膜淋巴结,观察有无病理变化,是否患有无猪瘟、猪丹毒、败血型炭疽等疾病。
2.2.6 肾脏检验
肾脏在患有很多传染病时都有相应的变化,肉检时特别重要。在检查时,首先剥离肾包膜,观察其外表,注意有无贫血、淤血、出血等变化,然后触检弹性和硬度。患猪丹毒病时肾脏充血、肿大,有出血斑点;患猪瘟病时肾脏贫血,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2.3 胴体检验
2.3.1 整体检查
检查放血程度是否良好。如放血完全,又经淋巴结及其他项目的检验结果正常时,说明动物宰前健康 如肉尸放血不全,应进一步查明原因。检查皮肤、皮下组织脂肪、肌肉、骨骼、胸腔、腹腔浆膜是否正常。
2.3.2 淋巴结检查
胴体检验时必检的淋巴结有肩前淋巴结、浅腹股沟淋巴结(乳房淋巴结)。剖检时注意淋巴结外观及剖面有无病理变化,如果发现可疑病变,必须增加对有关淋巴结的检查。如深腹股沟淋巴结、髂内淋巴结和股前淋巴结等。
2.3.3 肌肉检验
在胴体检验时要进行肌肉检查。检查肌肉颜色、弹性、气味是否正常。另外,要剖检两侧深腰肌、股内侧肌。深腰肌沿肌纤维方向切开,刀切口长13cm、深3cm;股内侧肌纵切,刀切口长13cm、深3cm。主要检查有无囊尾蚴、住肉孢子虫。
2.4 旋毛虫检疫
取出猪的内脏之后,从横膈膜肌脚左右各取25g~30g样品与胴体编记同一号码,检验时撕去肌膜进行肉眼观察,然后用手术剪剪取12个~24个米粒大小的肉样压片置于50倍显微镜下, 或在旋毛虫检验投影仪检查。在进行肉眼观察时,如果发现有针尖大小的小白点时,一定要专门剪取带有小白点的部位进行镜检。如果发现有旋毛虫时,要重新取样进行复检。
2.5 复检
经上述初步检验后,还要作最后的复检。复检兽医应对每一具胴体进行仔细的观察,对一些漏检、误判部位进行补检,对未摘除的甲状腺、肾上腺和病变淋巴结进行摘除,确认无任何问题后在胴体上加盖检验合格印讫印章。
3 宰后检疫结果的处理
3.1 检验合格
经检验其品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在胴体上加盖检疫合格印章,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对分割包装的肉品加施检疫标志。
3.2 不合格
经检疫不合格的胴体和脏器,应出具《动物检疫处理通知单》,并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在相关人员的严格的监督下进行焚烧、深埋、湿化等方法予以销毁。
3.3 记录
详细做好检疫结果记录,包括各个检疫岗位的检疫情况,病猪的主要病变、诊断结果及处理情况,并保存记录2年以上。
(王俊伟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畜牧局动物卫生监督所 )
上一篇: 冷热应激区域规模奶牛场建筑设施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 家猫线粒体DN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