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玉米(德美亚)营养价值评定及产销对接会在京召开
为化解局部地区卖粮难,促进东北地区(德美亚)玉米购销,保护粮农利益,国家粮食局组织有关科研单位、专家开展德美亚玉米营养价值评定研究。11月18日在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召开了“东北玉米(德美亚)营养价值评定结果发布及产销对接会”,与会代表就东北玉米(德美亚)的特性和应用进行了交流,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对评定结果进行了点评。
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广,产量大。东北地区第四、五积温带种植德美亚系列玉米,产量较高,但因德美亚玉米属于偏硬玉米,颗粒略小,部分企业存有疑虑,购销不旺,市场呈现疲软态势,农民售粮困难有增加的趋势。针对以上情况,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课题组从黑龙江省德美亚玉米主产区采集当年新收获样品和粮食库存样品,并与其他品种玉米进行了营养成分科学分析比对。通过科学的化学分析、饲喂实验和分析,结果显示德美亚玉米(包括1号、2号、3号)与其他品种玉米的营养价值(蛋白质、脂肪、淀粉、氨基酸含量、能量等)没有显著差异。在饲料中添加质量合格的德美亚玉米对饲料产品和饲喂效果应无显著影响。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对7000份德美亚玉米样品的检测分析结果,与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的评定结果吻合。印遇龙院士表示,相关研究结果体现了德美亚玉米蛋白高、脂肪高、纤维高、真菌毒素含量低的优点,但用在猪饲料上,因其颗粒小、质地硬,需要在配料、配方方面加以关注。
会议还组织了黑龙江省粮食局与安徽等南方玉米需求大省饲料协会以及企业代表进行产销交流对接。新希望六和、温氏、海大、牧原、双胞胎、中粮、禾丰、资源、台湾大成等饲料年产量排名在前的十余家大型饲料企业,以及黑龙江鹏程生化、上海希杰商贸等精深加工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并交流。
与会的饲料企业代表,更关心目前运力紧张、运输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新希望六和技术部研发总经理李勇博士对鲅鱼圈的船力运输调研显示,至12月中上旬,港口运输的紧张才有可能缓解。与会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代表、黑龙江省粮食局的代表们提出了对玉米运输补贴的建议。
在中国年产2亿t饲料中,60%以上是以玉米为代表的能量饲料。而因为玉米收购价格扭曲,与国外产品产生了价差,每年约进口了4000万t的高粱、大麦、DDGS等替代产品。十三五期间预计饲料工业平均增速是400万t/年,低速增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王黎文处长呼吁,饲料企业是用粮大户、饲料行业是关乎民生的行业,国家应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
最后国家粮食局仓储与科技司翟江临司长发言,今年国家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对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生产和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收储制度改革后,将建立订单制预约收购制度。此次改革的目的就是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
针对部分企业担心库存玉米低价销售,看跌玉米价格。翟司长再次重申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等6部委《关于切实做好今年东北地区玉米收购工作的通知》和国家粮食局10月20日的公告:2017年5月玉米收购结束后再安排库存玉米销售,将按照不打压市场原则确定销售价格,并合理把握销售时机、节奏,维护市场平稳运行。随着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推进,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通过多方努力加大东北玉米外运力度,玉米供需市场将会形成良性的供需平衡。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粮油营养研究组李爱科研究员、安徽省饲料工业协会季学枫会长、黑龙江鹏程生化有限公司杨慧霞总经理、黑龙江省粮食局调控处尹延涛先生也出席了本次对接会,并做了发言,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张晓琳女士主持了会议。
上一篇: 辽宁:朝阳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成为全省典范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