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对话牛人:唐义国的“奶牛情缘”

对话牛人:唐义国的“奶牛情缘”


    蚌埠和爱牧场(隶属于蚌埠市和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成立于1986年,2006年与蒙牛正式成为合作伙伴,在与蒙牛合作的10年过程中,蒙牛奶源通过“牧场主大学”、“卫星大讲堂”、“生态圈联盟”及"牧场数字化管理平台”等项目为载体,为合作牧场提供更加全面、优质和先进的服务。使和爱牧场在繁育保健、饲养管理、奶牛单产水平、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在蒙牛奶源马鞍山事业部提供的“一对一”专家培训及扶持的帮助下,改变了牧场传统饲养模式,提高了牧场经济效益。使和爱牧场成为蒙牛奶源马鞍山事业部的标杆示范牧场。

    作为引领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创新模式,蒙牛不断整合与共享产业链的优质资源,紧密与产业链的合作关系,为牧场提供服务支持。蒙牛通过实施“饲喂革命”,实行“TMR、青贮”全覆盖,为合作供方建立青贮标准化贮备流程,通过TMR和全株青贮玉米的饲喂,改善奶牛营养水平。

    2015年和爱牧场奶牛存栏3810头,成母牛平均单产6吨,奶牛发病率较高,繁殖率低,被动淘汰率高,牧场属于亏损状态。蒙牛奶源马鞍山事业部得知情况后,专门邀请专家团队进行了“联盟”大行动,通过淘汰奶牛,将奶牛由原来的3810头精减到2710头,合理优化了牛群结构,做到了精准营养饲喂;在蒙牛奶源专家团队“联盟”大行动中,通过一对一专家帮扶,牧场采取了“防大于治”的方针,定期对各阶段牛只进行保健;通过“同期发情技术”,情期受胎率由30%达到45%,年繁殖率达到了80%;通过精准饲喂方式的转变,成母牛平均单产由6吨升至8.5吨;截止到目前存栏量达2800头,在当前乳业形势下,牧场仍处于盈利状态。

    蒙牛奶源将不断引进国际先进资源与技术,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与合作牧场实现合作共赢,为牧场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与奶牛生活工作结缘已久,早已爱上了萌牛,更爱上了养牛这个行业,同时,更是因为奶牛让我结交了许多全国各地的牛人大咖朋友。喜欢工作在养牛一线的点滴,这个过程虽然有苦恼,但更多的还是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快乐,每天与牛为伴远离城市的喧哗,在牧场的生活每天十分的充实。——from老唐






    “奶牛110”  牧场牛人的百科全书

    牛人一年365天可以说天天都是在奶牛生产一线,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同一个工作,这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牧场一线更是一个大家庭,在工作中要互相学习、沟通和交流。在养殖过程中工人遇到技术问题都会互相请教、交流,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大家,淳朴的牛人相处的十分融洽,感觉一点距离也没有。

    在1995年-2002年从事兽医工作的7年时间里,老唐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他在牧场的经验,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科技学院等10多个科研项目研究及推广应用,为牧场提高奶牛养殖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在牧场,唐义国不仅是一个“名人”,还是一个“忙人”,更是广大牧场工人最信得过的“能人”,见到他都会亲切地叫一声“老唐”。多年来,“老唐”的手机成为了员工求助的“奶牛110”热线。在牧场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如奶牛疾病,奶牛营养方面的难题,他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亲自指导员工如何解决问题,通过交流提升员工专业技能,为员工排忧解难。

    2002年,唐义国正式担任蚌埠和爱牧场场长一职。“老唐”非常注重“实践出真理”,一切都以实际数据说话,从不含糊。尤其是在牧场变革实践过程中,经常与蒙牛马鞍山事业部、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沟通,为蒙牛奶源解决困扰“抓什么、怎么抓、如何创新突破”等具体困惑,将加强标准化工作作为和爱牧场工作的“重头戏”。找到“主心骨”后,他围绕牧场标准化工作模式,制定明确详细的规范、标准和可操作的工作流程,使得工作有目标、努力有方向、考核有标准、管理有依据。同时,老唐还建立并推进了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流程,让牧场人员都对他刮目相看,以实践结果证明了一切。

    老唐对工作的认真更是没话说,只要有人打电话,再热的天,他都会立即赶到现场指导。

    说句真心话,真的非常感谢“老唐”。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老唐”都像家长一样关爱我们。生活中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工作中耐心的传授指导,今天很多兽医工作我们都可以独立完成,这与“老唐”的亲自指导和传授是分不开的。from和爱牧场一位一线年轻兽医。

    不仅是牧场的管理者 更是养牛技术的 传播者

   “老唐”积极推进蒙牛奶源人员转型结构调整政策,但如何科学养牛成了牧场员工,尤其是老员工面临的最大难题。不管“老唐”有多忙,只要是员工打来的电话,他总是会耐心的回答,甚至直接奔赴现场查看,帮助员工找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将牧场损失降低到最小。

    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但却存在着经营管理、生产技术上新旧观念的碰撞,最突出的问题是在奶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为了让更多的员工掌握科学养殖技术,以获取更高经济效益,“老唐”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牧场员工们,把培训课堂搬到牧场里,手把手的示范,面对面的辅导。

    针对老员工,他在牧场进行现场指导,习惯养牛传统养殖方式的养牛人,对于新技术常常不敢尝试。“老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打消许多老员工对新技术的顾虑,他连续多日约谈牧场员工,一个接着一个地实地讲解,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打消了他们的担心。通过耐心的讲解,让他们学会了怎样配料、怎样控制微生物、怎样预防乳房炎等专业技术。在“老唐”的指导下,牧场员工们正在成长为一名名养牛能手。10年来,和爱牧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面凝聚着“老唐”无数的心血。

    牛人的执着    一辈子的“奶牛情缘”

    由于工作出色,很多猎头公司“钟意”他,但都被一 一回绝了。很多人会问“老唐”,你既有学历,又有专业养殖技术,更有多年牧场实践经验,为何要放弃更优越的工作机会而选择坚守在田野,他平静地说:

    我第一份职业就是选择养牛,我喜欢与奶牛打交道,也许这就是一种深厚的奶牛情结吧!——from老唐

    2016年9月,牧场全面进入青贮制备时期,在这至关重要的时刻,老唐因急性阑尾炎动手术。人在医院,但心还在牧场。他在医院仅仅呆了两天,便急急忙忙办理出院手续赶到青贮制作现场。那天的天气温度着实“可亲”,但老唐依旧坚持在一线,货车一辆接着一辆的在地里穿梭,挖掘机来来回回压实,工人不时在喷洒青贮剂……随着时间一小时一小时的过去,老唐的脸上汗水不断滴下,刀口也有点隐隐作痛的感觉;太阳的威力不容小觑:酷热,阳光让人睁不开眼睛,不时有工人走到老唐身边说:“你先去休息会儿,这有我们哪!”。

    他朴实的笑了,没事,我看着心里比较踏实。在身体欠佳的状况下,老唐依旧保持高度责任心,将现场指挥的井井有条,是坚持更是一份坚守。

    10余年,只为这段“奶牛情缘”,养牛更要关心牛,牛哪里不舒服你要知晓解决方法,对症下药,只有牛健康了,原奶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你也就可以放心去规划牧场发展了。——from老唐

    十年来,“老唐”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目前他是南京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就读临床兽医专业,已渐渐从“稚嫩“小伙到”成熟“大叔。为了原奶的健康安全,如今“老唐”依旧奔波在牧场各个角落,他说:“我还要干下去,现在紧迫感还是蛮强的。当务之急就是从源头上保障原奶供应和质量安全,为此我们要搞好牧场规范化管理、做好奶牛健康养殖,加强奶牛疾病防治,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勇于去创新,全面提升牧场运营管理水平。“老唐”,这样一位特殊的“老师”他以执著的精神扎根牧场,让我们向牛人致敬,为“最美养牛人-老唐”点赞!

上一篇: ACX打造水肥一体化高科技苜蓿草种植高效模式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