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精深加工拉长平凉牛产业链

精深加工拉长平凉牛产业链

  从千家万户分散养牛,变为养殖小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从牛贩子小打小闹卖活牛,变为龙头企业精深加工。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使甘肃省平凉市“红牛”产业“牛气冲天”,全市牛饲养量达103.3万头,出栏量达38.2万头,产业增加值达12.4亿元,成为西北鲜牛肉重点供应基地。
  高科技养牛,养牛每天增重有标准
  以前,平凉市千家万户“小规模、大群体”养牛,结果是人畜不分,且养殖科技含量低、出栏慢、效益低。如今,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转变养殖模式,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模式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场),现已建成养牛小区154个、规模养牛场82个,带动发展51个万头养牛乡、279个千头养牛村、1031个百头养牛社。
  在平凉市天源农牧有限公司养殖小区,正在进行秸秆饲料化生物制剂的试验示范。“采用甘农大与美国合作推广的MAX200制剂,每头牛每天平均增重1.7千克,而用一般青贮饲料喂养,每头牛每天增重1千克。”该公司经理郭凯说。“采用该项高新技术养牛,引进一头350千克的牛育肥3个月~5个月,就可达到600千克的标准,即可出栏。”
  据了解,甘肃农大与美国农业部研究中心、美国瑞科营养公司合作,研究开发的秸秆饲料生物制剂制作青贮,可提高牛消化率15%、饲喂效果145%。平凉市探索出了“全膜玉米-秸秆青贮-肉牛养殖-牛粪制沼-沼渣还田”循环农业模式,全市种植全膜玉米、粮饲兼用玉米100万亩,年生产青贮秸秆127万吨,秸秆饲用率将达到60%以上,同时种植饲草406万亩,产草量达214万吨。
  延长产业链条,让牛产品价格飙升在景兴华牧安格斯公司,经过
  流水线屠宰、排酸、分割作业,1千克高档牛肉可以卖到600多元,用于高档酒店做西餐。“平凉红牛牛肉可与山东鲁西黄牛、河南南阳牛的牛肉相媲美。”大连华牧安格斯集团来平凉投资的景兴华牧安格斯公司负责人称道。
  国内众多农牧企业看中平凉红牛牛源,纷纷“抢滩”入驻平凉,短短一年间,拉动活牛市场价格由去年每千克10元上涨到目前的16元。据调查,平凉市的一头300千克以上的架子牛能卖到5000元左右,再育肥3个月~5个月,以8000元的价格交售屠宰厂,再由屠宰厂等企业精深加工,牛肉精细分割到餐桌、牛骨做牛骨髓油茶或骨胶、牛血清进行生化制药,一头牛的价值接近10万元。
  精深加工让平凉红牛的附加值迅速提高,农民育肥一头牛可获纯利1500元左右。如今,平凉市新建和改扩建产值达1000万元规模的牛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18家,年肉牛屠宰能力达到30万头。整合资源组建的平凉红牛集团,年生产各类牛产品3200多吨,实现利润1060万元。
  在平凉市福利制革厂,工人们有序地在大型机器间穿梭,粘着血腥与残毛的牛皮经过分割、浸染、凉晒、刨光等工序,变成了一张张光滑柔软的皮革。而在皮革成品展览室里,陈列着10大系列、100多种颜色的皮革样品。
  以前,平凉市农民家的牛皮被一些贩运户以两三百元的低价收购,运至南方等地加工。由于没有自己的皮革加工企业,没有稳定的牛皮市场,牛皮往往被放置一两年时间才被收购。而今,平凉市福利制革厂年加工牛皮100万标张,促使这里一张牛皮平均卖至七八百元,而且就地迅速被收购变成现钱。
  精深加工让平凉市牛产业链延伸拉长、“吃干榨尽”,并开发出分割肉、熟肉产品、皮革、革制品、骨制品、生化药品等6个系列100多种配套的“红牛”产品,创出多个
  知名品牌。探索资本市场,破解产业融资难题
  景兴清真肉品有限责任公司是平凉本地培育起来的一家省级牛产业龙头企业。该公司郭总经理却说,企业并没有真正起到“龙头”带动农户发展养牛的作用,由于企业缺乏周转资金,曾处于“半年生产、半年停产”之中。
  如何突破发展牛产业中的资金“瓶颈”制约,是甘肃省畜牧产业发展共同面临的难题。
  2009年,平凉牛产业办公室引进大连华牧集团投资发展牛产业,与景兴清真肉品有限责任公司以入股形式合作,当年投入900万元,企业迅速恢复正常生产。该集团今年投资2.7亿元,按照美国标准生产“安格斯”品牌肉牛。大连华牧集团还将与北京联合、农发行创投共同合作,投资1亿元,在平凉筹建西部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场,项目于今年动工。   

 

上一篇: 七个环节专项整治“瘦肉精”

下一篇: "乾元浩杯"兽药竞赛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