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郭小岑:牧场主大学免费培训万人次 单产升15%

郭小岑:牧场主大学免费培训万人次 单产升15%



    蒙牛首创“牧场主大学”,携手30多家合作伙伴共同成立国内首个“奶业生态圈互助联盟”,在牧场技术实践中开展470个创新项目,免费培训牧场主近万人次,对合作牧场从繁育保健、饲养管理、单产水平、造奶成本、信息化建设等20多个管理维度进行技术帮扶,牧场平均单产提升近15%。这是蒙牛奶源总经理郭小岑在首届环渤海奶业发展大会高峰论坛上谈到的。

    郭总进一步谈到,目前,蒙牛集团在河北、北京、天津、山东、辽宁等环渤海地区共有生产及奶源基地10个,日收购生鲜乳4000余吨,合作牧场500多座,环渤海地区是蒙牛的重要生产及奶源基地之一。奶源作为乳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首要环节,在乳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我国奶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8月,中国奶业协会发布《中国奶业质量报告》用权威而详实的数据证明,中国牛奶真的很好!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自己的短板与不足,就像农业部韩部长在今年的D20峰会中讲到:“我国奶业仍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中国奶业竞争力,打好奶业振兴攻坚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近年来,蒙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升奶源基地建设水平:

    一是培育标准化、现代化奶源基地,“喂好草、养好牛、产好奶”。产好奶,必须养好牛,养好牛,必须得喂好料,优质的饲草料是生产高品质牛奶的基础和前提。为提升牧场的饲喂水平,响应国家“粮改饲”号召,蒙牛从2015年起推动中国奶业“饲喂革命”,实行“TMR、青贮”全覆盖,每年配套10亿元青贮扶持资金、建立青贮标准化贮备流程,通过TMR和全株青贮玉米的饲喂,改善奶牛日粮水平,保障生鲜乳优质安全。为推进粗饲料多元化战略,以蒙牛滦南奶源基地小麦青贮为契机,创新“粮改饲”工作,提高土地利用率,避免秸秆焚烧污染,节约秸秆粉碎还田成本,缓解了养殖户资金压力,节能环保。与此同时,蒙牛还持续开展标准化、现代化示范家庭牧场建设,从牧场的图纸设计、土建施工、运营管理、资金扶持等全方位给予支持,彻底改变了我国部分地区无标准化牧场的现状。早在2012年,蒙牛在环渤海地区就已实现100%规模化和集约化奶源。

    二是构建共赢、共生的奶业生态圈,创新供给侧改革新模式。蒙牛首创“牧场主大学”,培养技术与管理并重、国际思维与责任并举的新一代牧场主。为践行D20峰会精神,2015年,蒙牛携手“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业技术服务联盟、中国农业大学及优秀供应服务商”等30多家合作伙伴共同成立国内首个“奶业生态圈互助联盟”,以“金钥匙、 奶牛SPA、星牛人、牛人大赛及牧场数字化管理平台”等项目为载体,为合作牧场提供更加全面、优质和先进的服务。作为引领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创新模式,蒙牛不断整合与共享产业链优质资源,紧密产业链合作关系。在牧场技术实践中开展了470个创新项目,免费培训牧场主近万人次,对合作牧场从繁育保健、饲养管理、单产水平、造奶成本、信息化建设等20多个管理维度进行技术帮扶,牧场平均单产提升近15%,实现共赢、共生。

    三是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加强国际化资源整合。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蒙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国际资源、技术等合作,在竞争中提升综合实力,在开放中增强国际影响力。一方面继续联合法国达能、丹麦ArlaFoods、美国UC Davis等国际合作伙伴,把优秀的产品研发、管理技术等国际资源嫁接到蒙牛的全产业链管理中。另一方面,蒙牛持续进行数字化变革,不断提高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蒙牛是国内第一家实现了SAP系统和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高效协同工作的乳品企业,同时我们还构建了一套对全国原奶、原辅料、半成片和成品检验的实时监控体系,使产品质量控制进一步从手工操作升级为智能化、数字化系统控制,成功规避了人为可能造成的检测误差。

    当前,我国奶业正处于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攻坚时期。蒙牛将与其他奶业同仁一道,以振兴民族奶业为己任,不断引进国际先进资源与技术,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奉行“诚信、创新、激情、开放”的核心价值观,从奶源的布局、结构、质量、科技等各个方面不断加强奶业的供给侧改革,开拓进取、协作共赢、砥砺奋进,为提升我国奶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中国奶业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 中国影响力鸡场发现之旅有终点,“快乐养鸡 健康人类”永无止境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